狂犬病的早期症狀
狂犬病的早期症狀
1、狂犬病的早期症狀是什么
已愈合的咬傷外重新出現疼痛及感覺異常,如感覺過敏、發涼感、燒灼感、麻木或發癢等,但年齡5歲以下小兒很難敘述這些感覺,只是有時要求父母撫摸或者搔抓原來的傷口外。
對強光、大聲比較敏感,可出現流淚、出汗、流涎及全身性肌肉張力增高;家長常敘說病兒有易驚、遇有動靜即醒的現象。
吞咽食物有時有咽喉部緊迫感,一些病兒因此出現厭食,但尚能咽下食物。
2、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種通過狂犬病毒所導致的急性傳染性疾病,不但多發于家畜,也經常在人群中發現這種疾病。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屬于RNA病毒,彈狀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屬(lyssavirus)。病毒形態一端鈍圓,一端扁平,似子彈,直徑75~80nm,長175~200nm。內層為核殼,含40nm核心,外層為致密的包膜,表面有許多絲狀突起,突起物遠端為槌狀。整個病毒表面呈蜂窩狀的六角形結構。
狂犬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但是絕大多數是在3個月以內的,而且潛伏期的長短跟患者的年齡,受傷部位,傷口的嚴重程度以及病毒的數量和毒性等因素息息相關。
3、狂犬病怎么傳播的
3.1、非咬傷性傳染
抓傷、擦傷、吸入帶病毒的空氣(帶病毒的蝙蝠唾液氣溶膠,病人噴射的唾液,試驗室研磨的毒種)和粘膜的直接接觸(口腔、眼、肛門、外生殖器粘膜及接受患者角膜或器官移植、羊狗剝皮刺傷手感染等),或被受狂犬病毒污染的木刺損傷皮膚感染等。
3.2、飛沫傳播
通過吸入空氣中帶有狂犬病毒飛沫而感染的例子也很少見,只有空氣中狂犬病毒的濃度達到極高程度時,才可能發生。病毒在咬傷部位侵入,在局部組織中短時間停留,可到1-2周。病毒可從神經肌肉交界處的神經感受器或其他神經組織細胞的神經感受器,或暴露于粘膜淺表處的神經感受器侵入鄰近的末梢神經。
3.3、人與人接觸傳播
人與人的一般接觸不會傳染狂犬病,理論上只有發了病的狂犬病人咬了健康人,才有使被他咬傷的人得狂犬病的可能,發了病的狂犬病人或發病前幾天的人也有可能通過性途徑把狂犬病毒傳染給對方,狂犬病人污染了用具,他人再通過被污染的用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小,狂犬病人的器官、組織、如角膜移植給健康人則有極高的危險性。
狂犬病怎么護理
病人應該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對于不能進食者可以鼻飼來保證營養供給。疾病護理1.按傳染病一般護理常規護理。醫護人員如有皮膚破損,應戴乳膠手套。
單間接觸隔離。被患者唾液沾染的用品均應消毒。須防患者在痙攣發作中抓傷咬傷。
病室內保持絕對安靜,防止音、光、水、風等刺激。作好監護工作。
若可能給予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時咽部用0.5%~1%丁卡因噴霧后鼻飼。
狂犬病怎么預防
1、控制傳染源
目前控制傳染源的方面分為兩個方面:第一點對野貓野狗進行投喂含有口服型狂犬疫苗的誘餌食物進行控制。第二點對飼養的家貓家狗以及警犬和實驗所用的貓狗等溫血動物,必須進行登記,并且強制性的進行狂犬疫苗的接種。不管是貓還是狗,只有狂犬病發作的時候才帶有毒性。
已經發作狂犬症的溫血動物咬人,才有可能通過唾液將狂犬病毒傳播到人身上,此時需要盡快打狂犬病預苗預防。發現已染病的溫血動物,應立即擊斃,以免傷人。
2、傷口處理
早期的傷口處理很重要。人被咬傷后應及時以20%肥皂水充分地清洗傷口,并不斷擦拭。傷口較深者尚需用導管伸入,以肥皂水作持續灌注清洗。如有免疫血清,作皮試陰性后,可注入傷口底部和四周,傷口不宜縫合或包扎。
3、預防接種
接種對象為已經被擊斃的患有狂犬病的動物,或者腦組織已經開始腐敗的動物所咬傷的患者皆為接種疫苗的對象。
被發病隨后死亡(包括觀察期內)或下落不明的犬、貓所咬者。被狼、狐等野獸所咬者。皮膚傷口為狂犬唾液沾污者。傷口在頭、頸處,或傷口較大而深者,如咬人動物(指非流行區而言)5日后仍安危無恙,注射即可中止。醫務人員的皮膚破損處為狂犬病病人沾污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