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是傳染病嗎

一、登革熱是傳染病嗎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伊蚊(俗稱花斑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登革熱可常年發病,但在我國一般流行于夏秋季節。

主要通過被帶病毒的蚊子叮咬感染。當人被帶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會從蚊子唾液進入人體血液而感染。患者如果在發燒前1-2天至發燒后4-5天內被蚊蟲叮咬,病毒就有可能傳給蚊子繼而傳播開去。此病并不會經由人與人之間傳播,與患者接觸時不會被感染。

主要傳播媒介為埃及伊蚊、白紋伊蚊。其中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廣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大多數在屋外或野外陰暗處流連,但亦會在戶內活動。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日落前兩小時(約為下午五、六時),及早上八、九時。室外及室內皆可叮咬人。

二、登革熱的症狀

感染登革熱病毒后,經過3至15天的潛伏期(通常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發熱為首發症狀,持續發熱3-5天,嚴重頭痛,四肢酸痛、關節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窩痛。發病后3-4日出現紅疹,惡心、嘔吐,輕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現極度疲倦及抑郁症狀,極少數病者會惡化至出血性登革熱,并進一步出血、休克,嚴重時可引致死亡。

登革熱的前期症狀和感冒相似,很多患者把其當作感冒來治療,這樣不僅耽誤了時間,更加重了病情。登革熱臨床上分輕型、典型和重型。輕型登革熱并不可怕,但重型登革熱卻是一個恐怖的殺手,病死率達90%以上。

1、典型登革熱

1.1、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后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于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1.2、全身毒血症狀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關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后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1.3、皮疹于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軀干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后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1.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1.5、其他多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約1/4病例有肝臟腫大及ALT升高,個別病例可出現黃疸,束臂試驗陽性。

2、輕型登革熱

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短期發熱,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無疹,常有表淺淋巴結腫大。因症狀不典型,容易誤診或漏疹。

3、重型登革熱

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熱的所有表現,但于3~5病日突然加重,劇烈頭痛、嘔吐、譫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散大等腦膜腦炎表現。有些病例表現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那么該如何預防登革熱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登革熱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三、 登革熱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1、預防登革熱要處理孳生地、消滅蚊蚴

1.1、疏通溝渠、下水道,防止積水,填平洼地、翻盆倒罐清除積水。

1.2、盡量避免用清水養植植物,對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換水一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把所有用過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摧毀白紋伊蚊孳生地。

2、預防登革熱要殺滅成蚊

在住宅、辦公室、醫院等及其他公共場所可采用藥物殺滅成蚊。目前可采用下列幾種:

2.1、敵敵畏:可采用藥物稀釋噴灑及煙薰,特點是速效,迅速殺死成蚊。對人畜有毒性。使用時須小心,注意安全。

2.2、三氯殺蟲酯(7504):對人畜毒性低,可采用藥物稀釋噴灑及煙薰,特點是見效慢,但保持時間長,7~10天仍有效。可與敵敵畏混合使用,比例為4:1或3:1,其優點是速效且持續時間長。

2.3、人工合成除蟲菊酯類:其制劑有二氯苯醚菊酯,胺菊酯等,可采用藥物稀釋噴灑,特點是殺蟲效果強,對人畜毒性低。

2.4、溴氰菊酯:屬于觸殺藥(即接觸中毒)可采用藥物稀釋噴灑,殺蟲作用強,對人畜毒性低。

3、預防登革熱要認真做好個人防護

3.1、養成睡覺時放蚊帳的習慣。亦可用防蚊油涂搽暴露皮膚,室內可點燃蚊香。

3.2、到登革熱流行區旅游或生活,應穿著長袖衣服及長褲,并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涂蚊蟲驅避藥物;

3.3、避免在“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4、預防登革熱要隔斷人為傳染

一旦有病人發生,要早就診,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避免向周圍健康人群傳播,病人在起病日算起應隔離防蚊叮咬5天。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