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曼不動菌的傳播途徑

鮑曼不動菌的傳播途徑

1、鮑曼不動菌的傳播途徑

1.1、廣泛定植與接觸傳播醫院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在與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患者接觸后,日常的換藥、護理等過程中手部消毒不嚴格和更換工作服不及時可導致鮑曼不動桿菌在患者間通過接觸交叉傳播,甚至引起感染流行。

1.2、機械通氣鮑曼不動桿菌是呼吸機相關肺炎的重要病原菌:鮑曼不動桿菌是呼吸機相關肺炎的重要病原菌。有統計表明,鮑曼不動桿菌居呼吸機相關肺炎病原菌第2位,僅次于銅綠假單胞菌。入住ICU患者的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率和病死率明顯高于普通病房,且入住時間越長,感染率越高,耐藥性也越強。

廣譜抗生素應用產生的選擇壓力,導致局部或全身鮑曼不動桿菌與其他菌群之間的平衡被打破,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機會增加,從而導致耐藥性肺部炎症、泌尿系炎症等。

1.3、細菌定植:感染的主要來源

細菌定植是發生院內感染的高危因素和重要來源,但對待留取標本是定植菌還是感染菌,目前尚無統一判定的“金標準”。當機體與外界相通腔道細菌定植量超過機體免疫清除能力時,就會發生相關部位的定植感染。

2、什么是鮑曼不動桿菌

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為非發酵革蘭陰性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屬于條件致病菌。該菌是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發菌血症、泌尿系感染、繼發性腦膜炎、手術部位感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并引起臨床醫生和微生物學者的嚴重關注。

國內資料表明,A.baumannii 約占臨床分離的不動桿菌的70%以上。A.baumannii 對第三代和第四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已達63.0%~89.9%。對四種氨基糖苷類(阿米卡星、慶大酶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和環丙沙星的耐藥率菌達96.3%。我國目前的絕大多數菌株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頭孢

派酮/舒巴坦和多黏菌素B保持敏感,但在呼吸但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療中效果較差。

3、如何預防鮑曼不動桿菌

3.1、早期、積極正規治療原發病,促進傷口愈合,糾正器官功能衰竭,規范抗菌藥物使用,針對性、合理應用抗菌藥物。

3.2、準確把握診療操作適應證,避免不必要的侵襲性診療操作,嚴格規范診療操作,縮短住院及治療時間,如盡早脫機拔管、拔除深靜脈導管等。

3.3、切斷鮑曼不動桿菌的擴散傳播途徑,如對感染患者的隔離,進行病房環境及床邊手部消毒,加強環境中鮑曼不動桿菌的監測等。

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表現

1、肺部感染 就感染來源而言,既有外源性感染,又有內源性感染。口咽部菌體的吸入,很可能是內源性感染的主要發病機制。常有發熱、咳嗽、胸痛、氣急及血性痰等表現。肺部可有細濕啰音。

2、傷口及皮膚感染 手術切口、燒傷及創傷的傷口,均易繼發不動桿菌皮膚感染,或與其他細菌一起造成混合感染。

3、泌尿生殖系統感染 不動桿菌可引起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陰道炎等,亦可呈無症狀菌尿症,但臨床上無法與其他細菌所致感染區別,其誘因多為留置導尿、膀胱造瘺等。

4、菌血症 菌血症為不動桿菌感染中最嚴重的臨床類型,病死率達30%以上。有發熱、全身中毒症狀、皮膚瘀點或瘀斑以及肝脾腫大等,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少數可與其他細菌形成復數菌菌血症。

5、腦膜炎 腦膜炎多發于顱腦手術后。有發熱、頭痛、嘔吐、頸強直、凱爾尼格征陽性等化膿性腦膜炎表現。

鮑曼不動桿菌病人護理措施

1、病人應單獨安置在隔離病室

必須進行接觸隔離,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在床頭牌標貼接觸隔離警示標識,提醒醫務人員,限制病人家屬探視,如必須探視,每次1-2人,家屬應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消毒,必要時穿隔 離衣。

2、在護理過程中應加穿隔離衣

在離開房間前脫去手套和隔離衣至黃色垃圾袋中,脫去手套后必須進行手清洗或手消毒,醫護人員對患者實施護理操作前后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手上有明顯污染時應洗手;無明顯污染 時可用速干手消毒劑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定時打掃消毒

地面每日濕式清掃,遇污染時即刻消毒:用5001000mg/L(0.05-0.1%)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拖擦,床頭柜、床單元、監護儀等物體表面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試。血壓計、聽診器不能共用,專人專用,每日保持消毒清潔干凈。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