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藥菌的傳播途徑

耐藥菌的傳播途徑

1、耐藥菌的傳播途徑

使用抗生素是人類對抗細菌感染的有效手段。如果頻繁濫用抗生素,可能影響體內對人體有益的正常菌群,讓其中不耐藥的菌群被淘汰,從而讓耐藥菌更容易繁殖。

很多人認為,只有長時間使用抗生素,才可能發生耐藥。實際上,在與抗生素對抗的過程中,耐藥性強的細菌菌株會存活下來,繁殖并增多。它們攜帶的耐藥基因,可以從一個細菌傳給另一個細菌,甚至可以在不同類別的細菌之間傳播,具有傳播和變異的驚人潛能。因此,即使是沒用過相應的抗生素,只要在人群中有人耐藥,其他人都可能感染耐藥菌,就像耐藥也能在人群中相互“傳染”。

來自德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讓細菌具有耐藥性的基因不僅能夠跨越不同物種傳播,還能通過接觸染色體而遺傳。

2、什么是耐藥菌?

耐藥菌是指具有耐藥性的病原菌。在長期的抗生素選擇之后出現的對相應抗生素產生耐受能力的微生物,統稱耐藥菌。所謂細菌的耐藥性,是指細菌多次與藥物接觸后,對藥物的敏感性減小甚至消失,致使藥物對耐藥菌的療效降低甚至無效。

耐藥菌的出現增加了感染性疾病治愈的難度,并迫使人類尋找新的對抗微生物感染的方法。

3、目前都有哪些耐藥菌種?

由于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全球耐藥情況非常嚴峻,應該說所有細菌都已經有耐藥現象發現,對抗菌藥物完全敏感的細菌幾乎不存在了,但根據耐藥的嚴重程度,可以稱為超級耐藥細菌的主要有: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

耐萬古霉素葡萄球菌(VRSA)

耐碳青霉烯類腸桿菌科細菌(包括NDM-1)

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A)

泛耐藥不動桿菌(PDR-AB)

產ESBL腸桿菌科細菌

多重耐藥結核桿菌(XTB)

細菌主要的耐藥機制有哪些?

1、產生抗菌藥滅活酶

許多細菌可產生β-內酰氨酶(包括NDM-1)等,使藥物在發揮作用之前即被破壞掉。

2、改變抗菌藥作用靶位

細菌體內的作用靶位可發生突變或被酶修飾而使抗菌藥無法結合而失效。如DNA拓撲異構酶是喹諾酮類藥物的作用靶位,細菌多通過DNA拓撲異構酶突變而產生耐藥。

3、減少藥物進入菌體內

抗菌藥必須進入細菌的細胞內才能發揮作用,細菌可通過改變通道蛋白的性質和數量來降低膜通透性,阻止抗菌藥進入而出現耐藥。如細菌對桿菌肽耐藥。

4、主動外排藥物

細菌普遍存在一類能將抗菌藥主動排出膜外的結構(主動外排系統),從而逃避抗菌藥的作用。許多主動外排系統是非特異性的,因此和導致多重耐藥。如大腸桿菌的主動外排系統(AcorAB-TolC)即可導致四環素、氟苯尼考、紅霉素,恩諾沙星等耐藥。

5、改變代謝途徑

如細菌對磺胺耐藥,可通過產生較多的二氫葉酸合成酶或者通過直接利用環境中的葉酸而實現。

如何面對耐藥菌?

1、慎用抗生素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少用抗生素。普通人不要把抗生素用來治發燒,稍微有點發熱,我們就去吃點阿奇霉素,吃點喹諾酮,這個都是不好的行為。就是說你如果有了感染性疾病,你還是要看過醫生,再去用這個。

另外一個有些人太心急,一發燒就希望它第二天就好,這個你檢查都沒檢查,你還不知道這個是不是細菌,你就給醫生很大的壓力,有的醫生是迫于無奈,覺得“你這個人實在是太作了”,那我給你用點抗生素,那這種行為,其實最終對病人都是不好的。

2、注意衛生,防止感染

除了少用抗生素,還要注意個人衛生,多鍛煉,提高個人免疫力,盡量少和發熱患者直接接觸,少吃用抗生素飼料喂養的雞鴨魚肉。

3、相信醫生,相信醫學

面對出現耐藥菌感染時,應當嚴格聽從醫生的建議。

如果遇到醫院或醫生存在濫用抗生素的情況,應向大醫院、更權威的機構或醫療從業者進行咨詢。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