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球菌感染的原因

鏈球菌感染的原因

1、鏈球菌感染的原因

鏈球菌致病除與人體防御能力的降低、變態反應的發生、感染細菌的數量有關外,細菌對自然界的抵抗力,特別是與其所產生的毒素及酶的關系更為密切。溶血素(包括溶血素D、S)能溶解紅細胞,破壞白細胞及血小板,對細胞及細胞內溶酶體膜均有作用。溶血素O作用于細胞膜的膽固醇,而心臟細胞含膽固醇較多,故溶血素O對心臟有特異毒性作用。

溶血素S則常作用于腎小球、關節內膜等處含有較多磷脂質的細胞膜,引起炎症。紅疹毒素由噬菌體介導產生,可致皮膚發生紅色皮疹,使表皮壞死脫落,還有致熱作用及增強心臟、關節囊內膜、腎小球變態反應的作用。鏈激酶又名溶纖維蛋白酶,可溶解血塊及阻止血漿凝固;透明質酸酶又名擴散因子,可溶解組織間的透明質酸;脫氧核糖核酸酶能分解細胞中脫氧核糖核酸,使膿液粘稠度下降;這些酶的作用均有利于細菌在組織中擴散,因而增加了細菌對人體的侵襲作用。

2、鏈球菌感染概述

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細菌侵入人體引起的疾病。分2類:一類是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扁桃體炎、膿皮病、肺炎等;另一類為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急性腎小球腎炎等鏈球菌感染為人類常見疾病,不僅遍及世界各地,而且四季均可發生。肺炎鏈球菌舊稱肺炎雙球菌(Diplococ-cuspneumoniae),存在于正常人體的口、鼻、咽腔,人體抵抗力降低時方致病,主要引起大葉性肺炎。

3、鏈球菌感染的症狀

存在于呼吸道、腸道、陰道或身體其他部位的鏈球菌可以不引起任何問題。偶然,鏈球菌在一個帶菌者的一處發炎部位(如咽部或陰道)被發現,會被錯誤地確定為感染的病原。

最常見的鏈球菌感染是咽部的感染(鏈球菌咽炎),鏈球菌感染的症狀包括咽痛、感覺不適、寒戰、發熱、惡心、嘔吐和心跳快。咽部像鮮牛肉一樣發紅,扁桃體腫大、頸部淋巴結長大和觸痛。兒童鏈球菌感染患者可發生驚厥。4歲以下兒童,唯一的症狀可以是流鼻涕。在鏈球菌感染時,咳嗽、喉部發炎(喉炎)和鼻塞不常見,此類症狀提示另外的原因如感冒或過敏。

鏈球菌也引起嚴重的皮膚感染,但引起膿腫者罕見,感染還有傾向擴散至皮下深層組織引起蜂窩織炎,鏈球菌感染的症狀有時發生發熱、發紅的斑疹稱為丹毒(圣安東尼紅腫);鏈球菌單獨或與葡萄球菌一起也可播散到皮膚的表層,引起結痂和成簇的皮疹(膿皰病)。

鏈球菌感染的治療方法

鏈球菌感染有的只根據其臨床表現即可確診,如丹毒;有的則需對感染部位分泌物及血液進行細菌培養方可確診;檢測細菌毒素及酶等抗原物質致使患者產生的相關抗體,如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酶等血清學檢查對診斷甚有幫助。

感染者在急性期臥床休息時,要給予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有必要,如對症治療。最重要的是立即給予大量抗生素,青霉素者優先。對于那些對青霉素過敏,可用紅霉素、林可霉素);新生兒腦膜炎的患者,大劑量的青霉素或氨芐青霉素療效更好。不管選擇藥物,療程不應少于10天。

鏈球菌咽炎和猩紅熱患者一般于2周內明顯好轉,即使沒有給予治療。然而,在年幼兒童抗生素能縮短症狀持續的時間和預防嚴重的并發症如風濕熱。亦能有助預防細菌擴散感染中耳、鼻竇、乳突及其他的人。鏈球菌感染的治療抗生素常用口服青霉素V,應在症狀出現后盡早開始。

鏈球菌感染怎么預防

預防感染性疾病的一般措施可預防肺炎鏈球菌肺炎。

兒童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應根據其年齡、發育狀況給予足夠的營養,及時合理地添加輔食。要積極防治佝僂病等營養性疾病,因其與肺炎的發生及治療效果均有較密切的關系。孩子要多到戶外活動,鍛煉身體,增強對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由于細菌常經由飛沫傳播,在家人或周圍兒童患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時,要盡量讓小兒少與他們接觸,避免交叉感染。

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是特異性預防措施。

最常用的是7價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PCV7)。雖然PCV7在各個年齡段都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但其注冊使用的對象是5歲以下兒童。小于2歲兒童接種需要在2、4、6月齡和12——15月齡各接種1劑;2——5歲且具有患嚴重肺炎鏈球菌感染危險因素的兒童(如鐮狀紅細胞病、脾臟損傷或無脾、艾滋病、慢性心肺疾病,或具有影響免疫功能的其他疾病的患兒)也需要接種,接種的次數取決于兒童的年齡。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