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脊液蛋白定量

腦脊液蛋白定量的基本信息

1、定義

腦脊液蛋白定量有助于反映中樞神經系統不同疾病時蛋白質含量變化的特點。

比濁法經磺基水楊酸和三氯乙酯為基礎,在國內應用較廣,但受白蛋白/球蛋白的比值變化而影響結果,同時還受加試劑的手激動、速度、室溫和放置時間等影響,而且腦脊液用量相對較大。加一類是染料結合法、如考馬斯亮藍、麗春紅S、鄰苯三酚紅鉬法等,具有靈敏度較高,標本用量少,重復性好等優點,但對PH要求較嚴格。

2、專科分類

神經

3、檢查分類

腦脊液檢查

4、適用性別

男女均適用

5、是否空腹

空腹

腦脊液蛋白定量的正常值和臨床意義

1、正常值

成人:腰池150-450mg/L,小腦延髓池150-250mg/L,腦室內50-150mg/L;

新生兒:400-1200mg/L;

老年人:300-600mg/L。

2、臨床意義

腦脊液蛋白質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類型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各類中樞神經疾病的腦脊液蛋白質含量:

疾病 蛋白質(mg/L) ;

細菌性腦膜炎 800-5000 ;

隱球菌性腦膜炎 250-2000;

病毒性腦膜炎 300-1000 ;

腦炎 150-1000;

腫瘤 150-2000(常正常) ;

脊髓腫瘤 1000-2000;

腦出血 300-1500 ;

神經梅毒 500-1500;

多發性硬化症 250-500 ;

結核性腦膜炎 500-3000;

腦膿腫 200-1200 ;

脊髓病后炎症反應輕度增加。

腦脊液蛋白定量的檢查過程及注意事項

1、檢查過程

腦脊液中的蛋白質與磺基水楊酸-硫酸鈉試劑作用,產生不溶性蛋白質鹽而顯混濁,其混濁程度與其蛋白質的含量成正比。

2、注意事項

腦脊液標本采集后立即送檢,放置過久將影響檢驗結果:如細胞變性,破壞,導致計數和分類不準;有些化學物質如葡萄糖等將分解含量減少;細菌發生自溶影響細菌的檢出率。腦脊液抽取后一般分裝三個無菌管,第一管作細菌培養,第二管作化學分析和免疫學檢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狀及顯微鏡檢查,三管的順序不宜顛倒。因標本采集較難,全部送檢和檢測過程應注意安全。

腦脊液蛋白定量的相關疾病和症狀

1、相關疾病

小兒眼外肌麻痹-視網膜色素變性-心臟傳導阻滯綜合征,克拉伯病,散發性腦炎,腦膜炎,脊髓腫瘤,急性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耳源性腦膿腫,小兒腦膿腫,特發性葡萄膜大腦炎

2、相關症狀

椎間盤脫出,去質狀態,腦膿腫,嘔吐,惡心與嘔吐,癲癇和癲癇樣發作,眩暈,頭痛,高血壓,發燒

腦脊液蛋白定量的不適宜人群和不良反應

1、不適宜人群

如有明顯視乳頭水腫或有腦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處于休克、衰竭或瀕危狀態以及局部皮膚有炎症、顱后窩有占位性病變者均禁忌穿刺。

2、不良反應

穿刺時患者如出現呼吸、脈搏、面色異常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應處理。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