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
脚气的概述
1、定义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包括:糜烂型脚气、水疱型脚气、角化型脚气。
2、别称
香港脚
3、发病部位
足部、皮肤
4、传染性
有传染性
5、高发人群
成人,大部分是男性
6、科室
皮肤科、中医科
脚气的典型症状
1、脚气的典型症状
首先有一种是会长在足缘附近,先是出现好多小水泡,然后还会慢慢扩大成大片的水泡,里头液体透明,而且里头没有红晕,奇痒无比,如果抓破的话,边上会很容易被感染。
有一种是容易发生在第三跟和第四根脚指头中间,第四根和第五根脚指头之间,容易泛白,然后有成片的皮脱落,奇痒,而且也容易反复感染,属于真菌型脚气。
还有一种是会在表面出现浸软泛白,随着走动,表皮会有脱落,而且里头会出现红色的糜烂情况,有些严重的话会在脚趾缝之间反复感染,这种是叫做糜烂型脚气。
另外还有一种容易出现在脚后跟,会出现龟裂,脱皮等情况,一般是由于真菌感染未治愈,又感染上其他细菌导致的。皮肤会显得特别粗糙干燥。发展是比较缓慢的。
2、脚气的分类
2.1、糜烂型脚气
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2、水疱型脚气
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2.3、角化型脚气
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脚气的病因病机
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腿脚而成。
1、饮食摄入不足。尤其食用精碾白米,而缺乏肉类、豆类时,易引起硫胺素缺乏。
2、由于酗酒、各种胃肠道(如慢性腹泻、肠结核等)或其他疾病(如长期发热、甲亢等)引起的摄入过少。
3、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的小儿。孕母、乳母,或摄食碳水化合物较多者和有发热感染时,需要维生素B1增加,如不补充,易引起缺乏。
脚气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血常规、尿常规。维生素B1负荷试验尿中排出量减少。
2、血液丙酮酸、硫胺素检查。血丙酮酸、乳酸浓度增高;红细胞转酮酶活性降低。
这几项检查是为了检查出脚气的发病原因是否与维生素缺乏有关系,或者脚气的发生是否与内在疾病有关系,这几项检查也是应该做的。
3、真菌检测:做真菌检测是必须的项目,通过直接镜检的方法,找到菌丝和孢子,以供初步诊断一种检查方法。有部分脚气患者需要做真菌检查,进一步的检查,如真菌培养、菌种鉴定、皮肤切片等。
脚气的并发症
1、由于长期患足癣或者因手搔抓后可并发甲癣、手癣、体股癣等。
2、足癣合并细菌感染。此时局部分泌物增多,并且可出现淡黄色脓性分泌物。感染部位红、肿、热、痛。如果没有及时适当抗炎治疗,则可能会出现淋巴管炎、丹毒及蜂窝织炎等。
3、癣菌疹。是指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在病灶外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过敏反应。癣菌疹的发生与局部癣病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局部炎症越明显,发生癣菌疹的可能性越大。
3.1、汗疱疹型。发病急,在手指两侧、手掌或足跖等处发生绿豆大小的厚壁水疱,水疱内充满浆液,可分散、或集簇。
3.2、丹毒样型。皮损为丹毒样红斑,一般不硬,边缘鲜明,比较规则,不痛或稍有痛感,无淋巴管炎。一般无全身症状。
3.4、丘疹型。为突然发生的集簇性丘疹、斑丘疹或毛囊性须疹。多发生于四肢或泛发于全身。
3.5、湿疹型。突然发生于四肢,尤其是下肢的大片红斑、丘疹、小疱等多形性皮疹的湿疹样损害,分布对称。
脚气的防治方案
1、脚气的预防方法
1.1、勤洗脚:很多人会有脚臭并非有什么隐疾,只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经常洗脚所致,建议此类朋友养成每天洗脚的好习惯,这样不但能够预防脚气,还能缓解一天的疲劳,既然有如此功效,何乐而不为呢。
1.2、勤换袜子:袜子是引起脚气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人不喜欢换袜子,确切的说是懒得换,懒得洗,经常穿同一双袜子,久而久之便会造成脚气,建议此类朋友要学的勤快点,每天动手洗洗袜子并不是什么难事,劳动的同时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预防脚气。
1.3、不要穿透气性不好的鞋子:鞋子也是引起脚气的另一个原因,有些人买鞋子的时候为了时尚,经常会挑选一些密不透风的鞋子,长时间的使脚处于一个不通风的状态,很大几率会引起脚气,建议此类朋友挑选鞋子的时候选择透气性良好的鞋子。
1.4、常泡脚:经常泡脚可以改善脚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脚部血液流动,每天坚持泡脚15到30分钟,如果你没有脚气可以预防,如果你有脚气,可以改善。
1.5、不要和别人共用拖鞋:拖鞋是传播脚气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要因为关系好,就穿他穿过的拖鞋,如果他有脚气的话,会直接传染给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好不要和别人使用同一双拖鞋。
1.6、增强抵抗力:注意营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能,对于那些产生脚气的病菌的抵抗能力就增强了,同样有助于我们预防脚气。
2、脚气的治疗方法
2.1、西医治疗
2.1.1、糜烂型
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2次,待收干后再外搽脚气灵或癣敌药膏,每日2次。
2.1.2、水疱型
每日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一次。皮干后再搽脚气灵或癣敌膏。
2.1.3、角化型
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2.2、中医偏方治疗脚气
偏方一
狼毒30克,密陀僧30克,大风子30克,川芎30克,冰片20克,苦参30克,白鲜皮20克;上药除冰片外打碎煎熬15分钟后放冰片浸泡脚,每次15~30分钟,分早晚2次,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治愈。
偏方二
摘一把三七,包括叶、茎、花,用凉水洗净后,捣烂成糊状,稍放点盐,涂敷患处,每次约20分钟,一天3次,连续3天,脚气的症状即刻缓解。
偏方三
乌梅100克,白芨、苦楝皮、苍术、黄柏、苦参各20克,丁香、吴茱萸各15克,乌头、冰片各10克;先煎乌头、白芨、次加乌梅、苦参、1小时候再加丁香、吴茱萸。浓煎后加75%酒精200毫升,去渣取液,加冰片混匀,用棉球沾药涂搽患脚,一日2次。
偏方四
花椒10克,盐20克,加入水中稍煮,待温度不致烫脚了,即可泡洗,每晚泡洗20分钟,连续泡洗一周即可痊愈。用过的花椒盐水,第二天经加温,可连续使用。已溃疡感染者慎用。
偏方五
夏天脚出汗多,容易患脚气。晚上临睡觉前,用碱面一汤匙(即蒸馒头用的碱面),温水溶化后,将脚浸入碱水中,泡洗30分钟左右,轻者两三次,重者四五次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