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游離皮質醇

血漿游離皮質醇的基本信息

1、定義

游離型皮質醇有生物活性,可進入細胞內,在肝臟代謝而失去活性,并可經腎小球濾過進入尿中。尿中游離皮質醇含量與血漿游離皮質醇的含量成正比。

血漿皮質醇系腎上腺皮質束狀帶分泌的糖皮質激素,正常人血漿皮質醇的分泌受ACTH調節,具有一定的晝夜節律。一般于午夜或清晨1點左右分泌最少,血漿含量最低,凌晨4時分泌開始增加,至早6~8時分泌最多。8時以后逐漸分泌減少,下午5時左右分泌量較清晨最高值比下降50%或50%以上。分泌入血循環中的皮質醇以游離型和蛋白結合型存在,稱為血漿總皮質醇。蛋白結合型皮質醇占血漿總皮質的90%以上,無生物活性,不能進入細胞,通過肝臟時不被分解代謝,不被腎小球濾過;游離型皮質醇有生物活性,可進入細胞內,在肝臟代謝而失去活性,并可經腎小球濾過進入尿中。尿中游離皮質醇含量與血漿游離皮質醇的含量成正比。 當血漿總皮質醇水平升高,超過與皮質類固醇結合球蛋白的結合限度時,血漿中游離皮質醇的水平升高,繼之尿游離皮質醇的排泄也急驟升高。

2、專科分類

生長發育檢查

3、檢查分類

內分泌檢查

4、適用性別

男女均適用

5、是否空腹

空腹

血漿游離皮質醇的正常值和臨床意義

1、正常值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法):

上午 (8:00): 166.5-441.4nmol/L。

下午(16:00)抅: 55.18-248.3nmol/L。

午夜 (0:00): 63.4-129.6nmol/L。

2、臨床意義

升高:皮質醇增多症(庫欣綜合征)、異位產生ACTH的腫瘤(燕麥型肺癌、胰腺癌、甲狀腺癌、甲狀旁腺癌、卵巢癌、睪丸癌、大腸癌、膽囊癌、乳腺癌、縱膈瘤等)、垂體前葉功能亢進症。

降低: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艾迪生病、西蒙病(Sinmond病)、席漢病(sheehan病)、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長期應用類固醇激素。

血漿游離皮質醇的檢查過程及注意事項

1、檢查過程

分別于早8時、下午5時及午夜12時取靜脈血測定血漿游離皮質醇的含量。或留取24h尿測定游離皮質醇的水平。

2、注意事項

各管加入[3]H或標準必須吹干,然后加抗體,因為[3]H或標準是乙醇配制,否則會損害抗體。加定量的[3]H須根據實驗情況而定(本文加7000cpm),在相應的范圍內3H抗原加入量越少靈敏度就越高。

血漿游離皮質醇的相關疾病和症狀

1、相關疾病

膀胱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大腸癌,結腸癌,食管癌,原發性肝癌,乳腺癌,胰腺囊腺癌,瘙癢症

2、相關症狀

腹脹,腹痛,惡心與嘔吐,體型異常,腹瀉,食欲異常,眩暈,毛發異常,閉經,高血壓

血漿游離皮質醇的不適宜人群和不良反應

1、不適宜人群

無檢查適應症者不宜進行檢測。

2、不良反應

不適感:穿刺部位可能會出現疼痛、腫脹、壓痛、肉眼可見的皮下瘀斑等。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