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跛行
間歇性跛行的概述
1、定義
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指患者從開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為數百米左右),出現單側或雙側腰酸腿痛,下肢麻木無力,以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狀可以很快緩解或消失,仍可繼續行走,再走一段時間后,上述過程和狀態再度出現。治療酌情采用保守療法或手術治療。
2、症狀部位
腿部
3、症狀科室
神經科、內科
4、常見病因
腰椎椎管狹窄症引起
間歇性跛行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病因主要是在腰椎椎管已有狹窄的基礎上,直立時椎體及神經根的壓力負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時下肢肌肉的舒縮活動進一步促使椎管內相應脊神經節的神經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繼而靜脈瘀血以及神經根受牽拉,相應部位微循環受阻而出現缺血性神經根炎,從而出現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無力等症狀,當患者蹲下、坐下或平臥休息后,神經根的壓力負荷降低,消除了肌肉活動時的刺激來源,脊髓及神經根缺血狀態得以改善,因此症狀也隨之減輕、消失。再行走時,再度出現上述症狀,再休息,症狀再緩解,如此反復、交替,形成了間歇性跛行。這是腰椎椎管狹窄症的主要臨床特點之一。
腰椎椎管狹窄症是骨科的常見病,其發病原因十分復雜,有先天性的腰椎椎管狹窄,也有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由椎間盤椎體、關節退化變性或脊椎滑脫、外傷性骨折脫位、畸形性骨炎等引起。其中最常見的是退行性椎管狹窄症。
間歇性跛行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間歇性跛行的檢查方法
觀察患者的步行狀態。進行X線檢查、超聲檢查,必要時可行動脈造影檢查。
2、間歇性跛行的診斷鑒別方法
腰椎管狹窄症表現為神經性間歇性跛行,與血管性間歇性跛行(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不同,區別主要有:
神經性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良好,血管性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神經性間歇性跛行下肢可有節段性感覺障礙,血管性間歇性跛行為襪套式感覺障礙。
神經性間歇性跛行步行距離隨病程延長而逐漸縮短,血管性間歇性跛行則不明顯。
必要時可行動脈造影檢查。神經性間歇性跛行動脈良好,血管性間歇性跛行可顯示動脈腔狹窄區。
間歇性跛行的危害
間歇性跛行的嚴重程度我們通常用跛行距離和緩解時間來判斷輕重。跛行距離是從走路開始到出現疼痛時的行走距離,嚴重的病人走50~100米就可以出現明顯的不適感。疼痛緩解時間是指出現疼痛后,經過休息疼痛緩解,從疼痛到不痛的這段時間稱之為疼痛緩解時間。一般病人的緩解時間為2~5分鐘。間歇性跛行的嚴重程度雖然不能準確反映出腰椎椎管狹窄的程度,但是一旦出現這種症狀,往往說明神經受壓迫程度比較重。
間歇性跛行的防治方法
1、間歇性跛行的預防方法
減輕肥胖體重。注意高血脂。治療糖尿病。治療其他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戒煙。適度運動,最好每日都有運動,但若出現下肢疼痛時就停下來休息。
2、間歇性跛行的治療方法
大多數的腰椎椎管狹窄症患者經過保守治療,症狀可以得到明顯緩解。如果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自覺症狀明顯且持續性加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或出現明顯的神經根痛和明確的神經功能損害,尤其是嚴重的馬尾神經損害,或腰椎滑脫、側彎進行性加重,并伴隨相應的臨床症狀,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