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頸試驗

壓頸試驗的基本信息

1、定義

壓迫頸靜脈后,腦脊液壓力立即上升,于10-20s內達 到1.5-2.9kPa。壓迫解除后,立即降至初壓水平。

2、專科分類

生長發育檢查

3、檢查分類

腦脊液檢查

4、適用性別

男女均適用

5、是否空腹

空腹

壓頸試驗的正常值和臨床意義

1、正常值

指數=〔終壓x放出腦脊液量(ml)/初壓〕=5-7。

2、臨床意義

作壓頸試驗前,應先作壓腹試驗,檢查者以手掌壓迫患者的腹部10-20s,腦脊液壓力迅速上升,松手后20s內恢復初壓水平,如無上述反應,表示穿刺位置不當或穿刺針不通暢。壓頸后,壓力緩慢上升,達到最高水平時間>20s,壓頸解除后壓力迅速下降,提示脊髓蛛網膜腔有不完全阻塞。壓頸時腦脊液壓力毫無變化,或初壓雖正常,但當放出4-5ml腦脊液后壓力降低超過0.5kPa,提示脊髓蛛網膜下腔有完全性阻塞。放出4-5ml腦脊液后壓力下降很少,且迅速恢復初壓水平,提示有交通性腦積水或顱內高壓。一側壓頸試驗正常,對側無反應,提示該側有側竇栓塞或頸靜脈血栓可能,或有其他側竇或頸靜脈壓迫性病變。指數<5提示有椎管阻塞或顱內腫瘤可能>7提示有腦積水、腦萎縮和漿液性腦膜炎可能。

壓頸試驗的檢查過程及注意事項

1、檢查過程

病人在腰穿成功后仍采用側臥位,放松腹部。頸部的壓迫方法有2種。

脈壓帶壓迫法

在病人頸部扎以血壓表的脈壓帶后,讀出腰穿初壓后,使脈壓帶充氣至2.7kPa(20mmHg),每5s觀察一次壓力上升情況,至壓力不再上升為止;再迅速放氣,也每5s觀察一次,記錄壓力下降情況,至壓力不再下降為止。如此重復充氣至5.3、8.0、10.7kPa(40、60、80mmHg),分別試驗,記錄其壓力升降情況,以做判斷用。

簡易手壓法

常規腰穿測得初壓后,用手分別壓迫左、右頸靜脈或同時壓迫雙側頸靜脈10s后,觀察并記錄其腦脊液上升的最高值。再迅速放手以解除壓迫,仍每10s觀察記錄壓力下降數值,至恢復原來水平不再下降為止。記錄壓力升降情況,以做判斷用。

2、注意事項

2.1、檢查前應向病人解釋清楚,注意有無頸動脈竇過敏。

2.2、做奎肯試驗時必須注意穿刺部位要正確,針孔要通暢。

2.3、穿刺針大小要合適,通常以20號針為宜,小兒則異。

2.4、壓頸時應全身放松,不可屏氣,以免造成假象。

2.5、當疑頸椎病或頸髓疾病,應囑病人前屈、后仰頭位,分別壓頸檢查。

2.6、壓頸時應隨時注意觀察病人面色、呼吸、脈搏及意識情況。

2.7、通常先做壓腹試驗,再做奎肯試驗。

壓頸試驗的相關疾病和症狀

1、相關疾病

椎管內神經鞘瘤,惡心和嘔吐,高顱壓性腦積水,椎管內結核瘤,脊膜瘤,頸部脊髓損傷,慢性腰背痛,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小兒腦水腫與顱內高壓綜合征,小兒顱內腫瘤

2、相關症狀

僵頸,握力減退,落枕,劇烈神經根性痛,頸椎關節的根性疼痛,頸性眩暈,嘔吐,惡心與嘔吐,共濟失調,眩暈

壓頸試驗的不適宜人群和不良反應

1、不適宜人群

如有明顯視乳頭水腫或有腦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處于休克、衰竭或瀕危狀態以及局部皮膚有炎症、顱后窩有占位性病變者均禁忌穿刺。

2、不良反應

穿刺時患者如出現呼吸、脈搏、面色異常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應處理。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