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間盤突出

頸椎間盤突出的概述

1、定義

頸椎間盤突出是椎間盤退變的一種病理過程,退變一開始就預示該節段穩定程度減弱。退變不一定導致椎間盤突出,而椎間盤突出也不代表臨床發病,僅預示位臨床上出現脊髓或神經根受壓的病理基礎。因此,不宜將頸椎間盤突出和頸椎病列為同種疾病。椎間盤突出是指突出的髓核和相應的纖維環突向椎管內,不伴或輕度伴有該節段椎體軟骨下骨增生,骨贅形成;某些條件下,椎間盤變性并出現相鄰節段骨贅形成,但不導致臨床發病,一旦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變性的髓核脫出引起脊髓或脊髓神經根受壓而發病。作為致壓物是單純的椎間盤組織,才稱之為頸椎間盤突出症。

2、症狀部位

頸椎。

3、症狀科室

骨科。

4、常見病因

頸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是在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的基礎上,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后使纖維環和后縱韌帶破裂,髓核突出而引起頸髓或神經根受壓。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症由頸部創傷所致。致傷原因主要是加速暴力使頭部快速運動導致頸部扭傷,多見于交通事故或體育運動,頸部過伸-加速損傷所致的椎間盤損傷最為嚴重。

頸椎間盤突出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頸椎過伸性損傷可引起近側椎體向后移位;屈曲性損傷可使雙側小關節脫位或半脫位,使椎間盤后方張力增加,引起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Rizzolo報道,頸椎過伸性損傷后,有60%的病例存在椎間盤突出;頸椎屈曲性損傷后,有35%~40%可發生椎間盤突出,頸椎屈曲性損傷后,椎間盤突出的發生率隨小關節的關節囊破裂程度增大而增加,在伴有雙側小關節脫位的病例中,80%存在椎間盤突出,此外,Boyd認為,椎間盤是人體各組織中最早,最易隨年齡而發生退行性改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髓核失去一部分水分及其原有的彈性,致使椎間盤發生退變,頸椎間盤變性和破裂與頸椎伸屈活動頻繁引起的局部勞損和全身代謝,分泌紊亂有關,由于齒狀韌帶的作用,頸髓較固定,當外力致椎間盤纖維環和后縱韌帶破裂時,髓核突出,引起頸髓受壓,頸椎后外側的纖維環和后縱韌帶較薄弱,頸部神經根在椎間盤水平呈橫向走行進入椎間孔,即使突出的椎間盤很少,也可引起神經根受壓,一般認為:本病的發生機制是在椎間盤尚無明顯退行性改變的基礎時突然發生的,是因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而使纖維環破裂,引起髓核后突,突出的髓核直接引起頸髓或神經根受壓,當然,在椎節已有退變的情況下,本病更易發生,本病多同時伴有頸椎不穩等現象,在判定病情及診治上應加以考慮。

頸椎間盤突出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頸椎間盤突出的檢查方法

1.1、X線攝片

X線檢查可見頸椎生理曲度減小或梯形變,病變椎間隙變窄,呈退行性改變。年輕病例,其椎間隙可無明顯改變。

1.2、CT

CT可準確的顯示椎間盤突出的位置、大小及形態,并能準確地判斷硬膜囊,神經根受壓情況及椎管有效矢狀徑,為手術和臨床非手術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1.3、MRI

MRI能更精確的顯示椎間盤突出的位置、大小及形態,并能準確地判斷硬膜囊,神經根受壓情況。相鄰椎體常有骨質退行性變的表現。常合并一個或多個椎間盤膨出。

2、頸椎間盤突出的診斷鑒別方法

2.1、病史

脊髓受突出椎間盤壓迫,多數患者無明顯、清楚的感覺障礙平面,其原因可能為脊髓腹側前中央動脈供血受到影響所致。

2.2、體征

在頸椎間盤突出症的早期診斷具有積極意義。陽性反應被認為使典型的錐體束受損的體征。頸部不適,步態不穩。

2.3、影像學檢查

X線檢查可見頸椎生理曲度減小或梯形變,病變椎間隙變窄,呈退行性改變。CT檢查可準確的顯示椎間盤突出的位置、大小及形態,并能準確地判斷硬膜囊,神經根受壓情況及椎管有效矢狀徑,MRI是臨床上對于頸椎間盤突出症針對性最精確的方法,該方法可直接顯示頸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大小、類型、受壓神經、硬膜囊及神經受壓的程度等,為病情的診斷、治療等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頸椎間盤突出的危害

1、患者頸椎間盤突出之后,患者會經常出現疼痛感,所以會讓患者的心情變差,還有可能會影響患者正常的行走和工作。有的患者無法正常的埋頭或者抬頭。如果頸椎間盤突出不及時治療,還有可能導致肌肉發炎或者紅腫,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是會造成一定影響的。

2、當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之后,患者很容易出現身體無力、手臂發麻、無法正常的行走或者手無法抓握東西的情況,所以很多患者沒有辦法自己拿著碗吃飯或者握筆寫字等。很多患者會出現頭暈惡心,臉上的肌肉無法控制的情況,這對于患者的外貌也是會產生影響的。

頸椎間盤突出的防治方法

1、頸椎間盤突出的預防方法

1.1、枕頭應該是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并保持頸椎的平直,亦可去枕平臥,臥硬板床。

1.2、保護頸部,避免“揮鞭樣”損傷。

1.3、行頸部適當功能鍛煉,比如做“米”字操。

1.4、注意頸部保暖,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損傷。

2、頸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方法

2.1、頸椎牽引

可采取坐位或臥位,牽引時使頸椎處于微屈曲位;持續牽引效果好。適用于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症,一般以2周為一個療程。

2.2、圍領制動限制

頸部過度活動,牽引后症狀緩解者,應用圍領保護利于病情恢復。

2.3、物理治療

蠟療和氫離子透入療法較好,對輕型病例可選擇應用。

2.4、藥物治療

可適當應用活血化瘀中藥和鎮靜止痛藥物,對緩解病情有一定作用。

2.5、手術治療

當證實有致壓物如突出的椎間盤、骨折片或血腫存在時,應及時施行減壓手術,并重建頸椎穩定。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