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期微循環的特點

休克期微循環的特點

1、休克期微循環的特點

1.1、休克代償期Ⅰ期(休克早期)休克剛開始時,由于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強烈興奮,皮膚、內臟血管收縮明顯,對整體有一定代償作用,可減輕血壓下降(但嚴重大出血可引起血壓明顯下降),心、腦血流量能維持正常。患者開始出現皮膚蒼白、四肢發冷、心跳呼吸加快、尿量減少等症狀。

1.2、休克進展期Ⅱ期(休克中期)休克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微循環淤血,回心血量減少,就會進入可逆性失代償期。這時病人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血壓進行性下降,少尿甚至無尿,心腦血管失去自身調節或血液重心分不中的優先保證,冠狀動脈和腦血管灌流不足,出現心腦功能障礙,心搏無力,患者神志淡漠甚至轉入昏迷。

1.3、休克難治期Ⅲ期(休克晚期)休克發展的晚期階。發病過程分期 休克的發病過程可分為休克早期和休克期,也可以稱為休克代償期和休克抑制期。

2、休克期如何急救

2.1、保持呼吸道通暢

對休克病人必須保持呼吸道通暢,把頸部墊高、下頜托起,使頭部后仰。同時,將病人的頭部偏向一側,以防止嘔吐物吸入呼吸道。

2.2、采取合適的體位

休克病人首先應取平臥位。如病人呼吸困難,可先將頭部和軀干抬高一點,利于呼吸;兩下肢略抬高,利于靜脈血回流。

2.3、注意病人的體溫

休克病人體溫降低、怕冷,應注意保暖,給病人蓋好被子。但感染性休克常伴有高熱,應予以降溫,可在頸、腹股溝等處放置冰袋,或用酒精擦浴等。

2.4、進行必要的初步治療

對于煩躁不安者,可給予適量的鎮靜劑,成人可用魯米那鈉0.1克肌注。因創傷、骨折所致的休克,病人疼痛劇烈時,可適當應用止痛劑,如杜冷丁50毫克肌注。但若休克原因不明,尤其是懷疑有腹內臟器穿孔者,用止痛劑可掩蓋其症狀而易誤診,應慎用。

2.5、注意病人的轉移和運送

醫院外或家庭搶救條件有限,對休克病人搬動越輕、越少越好,盡量避免長途運送。在運送途中應有專人護理,隨時觀察病情變化,給病人吸氧及靜脈輸液。

3、休克期如何治療

3.1、擴充血容量

一般采用兩條靜脈通道,一條通道保證擴容的需要,予以快速輸液;另一路則保證各種藥物按時輸入,但要注意藥物的配伍,詳細記錄給藥種類、濃度、時間、反應等。

3.2、積極處理原發疾病

外科治療休克的重要措施是積極地、適時地處理原發疾病,這是抗休克治療的根本措施。但處理原發疾病應在有效擴容的同時積極準備和治療。

3.3、糾正酸堿平衡失調

休克時由于微循環障礙組織缺氧,產生大量酸性產物,在休克早期積極擴容改善微循環障礙情況下,一般酸中毒較易糾正。但重度休克時酸性產物堆積結果機體發生嚴重酸中毒,應立即輸入5%碳酸氫鈉,具體劑量應視酸中毒程度和血氣分析結果來確定。

3.4、應用血管活性藥物

血管活性物質的應用有兩大類。其中一類為升壓藥物。這類藥物為血管收縮劑,常用的有間羥胺、去甲腎上腺素,該類藥除過敏性休克、神經性休克外,休克早期不用。

休克期如何護理

1、基礎護理

休克病人應給予保暖,避免受寒,以免加重休克,當病人體溫過低時,應增加室溫,增加被服。室溫保持在18~20℃,溫度太高會增加組織的代謝率,從而增加氧氣的消耗量,維持適當的舒適,減少不必要的活動,讓病人充分休息。

2、藥物治療的護理

休克病人應專心血管活性藥,應從低濃度慢速開始,每5分鐘監測一次血壓,待血壓穩定后改為每15~30分鐘監測-次,并按藥量濃度嚴格把握輸液滴數,使血壓維持在穩定狀況。在用藥同時嚴格防止液體外溢,以免造成局部組織壞死。

休克是什么原因

1、低血容量性者回心血流量減少

大量出血、失水、失血漿等原因使血容量突然減少30%~40%,靜脈壓降低,回心血量減少,心排血量降低引發休克。

2、心源性者心臟排血功能低下

見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填塞、急性肺源性心臟病、各種心肌炎和心肌病、心瓣膜口堵塞、嚴重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終末階段等心臟疾病,此時心室收縮功能減退,排血受阻或舒張充盈不足,導致心排血量降低。

3、嚴重感染

由細菌、真菌、病毒、立克次體等引起的嚴重感染,特別是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釋放出的內毒素,引起毛細血管床擴張、血液滯留、血容量相對不足、回心血量減少以及心排血量下降。

4、神經源性

外傷劇痛、腦脊髓損傷、麻醉意外等由于神經作用導致血管收縮機制減退,外周血管擴張,有效血容量相對減少。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