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螺旋體

什么是螺旋體

1、螺旋體(Spirochaeta)細長、柔軟、彎曲呈螺旋狀的運動活潑的單細胞原核生物。全長3~500微米,具有細菌細胞的所有內部結構。由核區和細胞質構成原生質圓柱體,柱體外纏繞著一根或多根軸絲。軸絲的一端附著在原生質圓柱體近末端的盤狀物上,原生質圓柱體和軸絲都包以外包被,軸絲相互交疊并向非固著端伸展,超過原生質圓柱體,類似外部的鞭毛,但具外包被。

2、用暗視野顯微鏡觀察含活菌的新鮮標本,可看到運動活潑的螺旋體。運動有三種類型:繞螺旋體的長軸迅速轉動、細胞屈曲運動以及沿著螺旋形或盤旋的線路移動。橫斷分裂繁殖;化能異養;好氧、兼性厭氧或厭氧;自由生活、共棲或寄生,有些種是致病菌。

梅毒螺旋體的致病性

人是梅毒的唯一傳染源,由于感染方式不同可分先天性梅毒和后天性梅毒。

前者是患梅毒的孕婦經胎盤傳染給胎兒的;后者是出生后感染的,其中95%是由性交直接感染,少數通過輸血等間接途徑感染。

先天性梅毒又稱胎傳梅毒。梅毒螺旋體經胎盤進入胎兒血循環,引起胎兒全身感染,螺旋體在胎內兒臟(肝、脾、肺及腎上腺)及組織中大量繁殖,造成流產或死胎,如胎兒不死則稱為梅毒兒,會出皮膚梅毒瘤、骨膜炎、鋸齒形牙、神經性耳聾等症狀。后天獲得性梅毒表現復雜,依其傳染過程可分為三期:

1、初期梅毒:梅毒螺旋體侵入皮膚粘膜約三周后,在侵入局部出現無痛性硬結及潰瘍,稱硬性下疳。局部組織鏡檢可見淋巴細胞及巨噬細胞浸潤。下疳多發生于外生殖器,其潰瘍滲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極強。下疳常可自然愈合,約2-3個月無症狀的隱伏期后進入第二期。

2、二期梅毒:此期的主要表現為全身皮膚粘膜出現梅毒疹,全身淋巴結腫大,有時亦累及骨、關節、眼及其他器官。在梅毒疹及淋巴結中有大量螺旋體。不經治療症狀一般可在3周-3個月后自然消退而全愈;部分病例經隱伏3-12個月后可再發作。二期梅毒因治療不當,經過5年或更久的反復發作,而進入三期。

3、三期梅毒:主要表現為皮膚粘膜的潰瘍性損害或內臟器官的肉芽腫樣病變(梅毒瘤),嚴重者在經過10-15年后引起心血管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導致動脈瘤、脊髓癆及全身麻痹等,此期的病灶中螺旋體很少,不易檢出。

一、二期梅毒又統稱為早期梅毒,此期傳染性強而破壞性小。三期梅毒又稱為晚期梅毒,該期傳染性小,病程長、而破壞性大。

目前尚未證明梅毒螺旋體內毒素或分泌外毒素,其致病機理尚不清楚,可能與螺旋體對宿主細胞的直接損害及Ⅲ、Ⅳ型變態反應有關。

螺旋體和螺旋體感染

梅毒(Syhillis)是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一種慢性全身性傳染病。一經傳染,螺旋體很快播散到全身,幾乎可侵犯人體各器官,表現多種多樣的類似很多疾病的臨床表現,同時常時隱時現,病情變化難測,很容易造成誤診和漏診。最早發現和論述梅毒病人的是在北美。一般認為梅毒起源于美洲。哥倫布的水手于1943年在北美染上梅毒后帶回西班牙,很快在歐洲流行。后在交往中傳到亞洲及世界各地,梅毒的傳染途徑有直接接觸、間接接觸和胎盤傳染三種。直接接觸傳染又分為性直接接觸和非性直接接觸傳染,其中性直接接觸傳染是梅毒傳染的主要途徑。

此外,輸血,特別是輸入梅毒病人的新鮮血,也可以發生傳染。一般根據梅毒傳染途徑不同,分為后天和先天梅毒。后天性(獲得性)梅素是由皮膚或粘膜感染梅毒螺旋體而引起。其特點是症狀反復出現,在疾病過程中也可以出現皮膚症狀完全消退的潛伏期。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