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殺菌消毒的5大誤區要知道

導讀:食物殺菌消毒的5大誤區你知道嗎?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一些食物殺菌的方法,如高溫蒸煮、放進冰箱冰凍等,我們經常認為這樣就可以殺滅食物的細菌了。其實有些認知是錯誤的,那么,食物殺菌消毒存在哪些誤區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誤區一:有壞味的食物,只要煮一煮,就可以吃了。

錯。因為有的細菌耐高溫,如能破壞人體中樞神經的“肉毒桿菌”,其菌芽孢在100攝氏度的沸水中,仍能生存5個多小時。有的細菌雖然被殺死,但它在食物中繁殖時所產生的毒素,或死菌本身的毒素,并不能完全被沸水破壞。所以,變壞了的食物就是蒸煮再吃,也會使人中毒。

誤區二:細菌怕鹽,所以咸肉、腌魚等就不用消毒。

實際上,有一種使人腸胃發炎的“沙門氏菌”,能夠在含鹽量高達10%~15%的肉類中生存好幾個月,只有用沸水煮30分鐘才能將其全部殺滅。因此,食用腌制食品時,也需要嚴格消毒。

誤區三:冰凍的食物沒有細菌。

把食物放入冰箱,以為食物可以延長“食用壽命”,似乎得到了安全保障,給人的感覺好像細菌被殺死了。實際并非如此。

冰箱中的低溫并不殺菌,不過控制了多數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速度,推遲食物的腐敗變質現象。這些抗凍能力較強的細菌完全可以頑強地存活下來。 有的細菌專門在低溫下生活、繁殖,如使人發生嚴重腹瀉、失水的嗜鹽菌,能在零下20攝氏度的蛋白質內生存11周之久。

所以,食用冰凍食物時,也不能大意。經過冰箱冷凍后的食物拿出來后要充分加熱才能食用。此外,冰箱存放食物別太久,因為同樣有變質可能,瓜果、蔬菜放3~5天之后就應該丟棄了。

誤區四:食物只要經過煮沸,就可以達到消毒殺菌防病目的。

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食物中毒可分為生物型和化學型兩大類。生物型中毒主要是指細菌、病毒、微生物等污染食物,例如腐敗食物中的霉菌。這一類食物可用高溫蒸煮進行消毒,即使留有少量毒素也不會造成嚴重危害。但化學型中毒,不是高溫處理所能避免的,有時煮沸反而會使毒素濃度增大。

比如,爛白菜中產生有毒的亞硝酸鹽,人吃了就會發生嚴重的中毒現象。此外,發芽和未成熟土豆中的龍葵堿、油料中的黃曲霉毒素等,均不能通過高溫達到消毒目的。

誤區五、開水燙餐具可以有效殺菌。

去餐館就餐的人,超過八成都會自己對碗碟進行消毒。開水燙碗是最常見的一種,其他還包括用餐巾紙或濕紙巾擦拭。

相關專家介紹說,對餐具來說,高溫煮沸確實是最常見的消毒方式,很多病菌能都通過高溫消毒的方式殺滅。但是,開水燙燙碗,卻達不到這樣的效果,只能將餐具上的灰塵除掉。

高溫消毒要真正達到效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作用的溫度,另一個是作用的時間。一般來說,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等,多數要經100℃高溫作用1~3分鐘或80℃加熱10分鐘才能死亡。

所以,吃飯前用開水燙碗,只能殺死極少數微生物,煮沸、流通蒸汽或使用紅外線消毒碗柜等才是有效的方法。當然,用開水燙一下至少可以洗去碗中的浮塵或油污,這也未嘗不可。

看了以上的介紹,現在你知道食物殺菌消毒的誤區有哪些了吧,日常飲食中要避免這些誤區哦。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