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內科

消化內科的概述

1、定義

消化內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腸、大腸、肝、膽及胰腺等疾病為主要內容的臨床三級學科。消化內科疾病種類繁多,醫學知識面廣,操作復雜而精細。

2、屬性

醫學。

3、全稱

消化內科。

4、研究方向

研究食管、胃、小腸、大腸等。

5、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消化內科的歷史發展

近二、三十年來,由于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內分泌學、免疫學、酶學等的空前進展,以及許多新尖精細技術的建立,使消化系統疾病的病理、病因、發病機理,診斷、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現在的消化病學已是內科學中一門日臻完善的分支學科。

消化系疾病與全身性疾病關系密切。消化系疾病可有消化道外其它系統或全身表現,甚至在某個時期內會掩蓋本系統的基本症狀,另一方面全身疾病常以消化系症狀為其主要表現或者消化道病變僅是全身疾病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消化專業醫師必須具備堅實的一般臨床基礎。著眼于病人的整體,進行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的診治。

對消化病學的發展起有巨大推動作用的新診斷治療技術很多。如七十年代以來胃腸纖維內鏡的廣泛應用,大大地提高了上、下消化道疾病的診斷水平;隨著新型內鏡如電子胃腸鏡、超聲胃鏡的研制成功和推廣應用,將進一步發揮其診斷作用。近年來,內鏡不僅普遍用于診斷,在治療上也有新進展,如胃腸道息肉的電凝切術,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及總膽管內取石術,總膽管梗阻的引流術,食管曲張靜脈硬化劑及結扎治療術,消化道出血的電凝、光凝止血,激光治療消化性潰瘍,激光血卟啉治療賁門癌等都已經或行將起著很好的作用。

消化內科看什么疾病

消化內科疾病有:

1、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賁門失弛緩症等。

2、胃、十二指腸疾病: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胃腸功能紊亂、十二指腸癌等。

3、小腸疾病:急性腸炎、腸結核、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克羅恩病等。

4、結腸疾病:痢疾、潰瘍性結直腸炎、腸易激綜合征、結直腸癌等。

5、肝臟疾病:肝炎、肝硬化、肝寄生蟲病、肝膿腫、原發性肝癌等。

6、膽道疾病:膽石症、膽囊炎、膽管炎、膽道蛔蟲症、膽囊癌等。

7、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

8、腹膜、腸系膜疾病:腹膜炎、腸系膜淋巴結結核、腹膜轉移癌等。

消化內科檢查

1、消化內科檢查項目

實驗室一般檢查、食管胃腸功能檢查、肝功能試驗、肝病與播散性血管內凝血、消化系統X線、放射性核素、胃鏡、纖維十二指腸鏡、小腸鏡、大腸內鏡、腹腔鏡、膽道鏡、B超、消化道超聲內鏡、CT、MRI、經皮經肝膽道造影、十二指腸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等。

2、消化內科檢查注意事項

為了不影響胃腸檢查的結果,希望大家在檢查之前要謹記,腸胃檢查前的注意事項:

1、檢查前1-2天停服不透X線或影響胃腸功能的藥物,如次碳酸鉍、葡萄糖酸鈣。

2、檢查前1日吃少渣易消化的食物,晚飯后禁食。

3、胃潴留的病人檢查前1晚洗胃,其目的是為了清除胃內容物,利于鋇餐檢查。

4、進行全消化道鋇餐檢查,于檢查日凌晨2時服硫酸鋇粉劑100g,用溫開水200-300ml調服。

5、向病人解釋吞食的鋇劑對身體沒有害處,它不會被吸收,服后隨大便排出體外。鋇餐檢查后1-2天會解白色烘便,不必緊張。

6、3個月以內的孕婦禁做此項檢查。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