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
腳氣的概述
1、定義
腳氣是一種極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腳氣,只是輕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減輕,也有人終年不愈。包括:糜爛型腳氣、水皰型腳氣、角化型腳氣。
2、別稱
香港腳
3、發病部位
足部、皮膚
4、傳染性
有傳染性
5、高發人群
成人,大部分是男性
6、科室
皮膚科、中醫科
腳氣的典型症狀
1、腳氣的典型症狀
首先有一種是會長在足緣附近,先是出現好多小水泡,然后還會慢慢擴大成大片的水泡,里頭液體透明,而且里頭沒有紅暈,奇癢無比,如果抓破的話,邊上會很容易被感染。
有一種是容易發生在第三跟和第四根腳指頭中間,第四根和第五根腳指頭之間,容易泛白,然后有成片的皮脫落,奇癢,而且也容易反復感染,屬于真菌型腳氣。
還有一種是會在表面出現浸軟泛白,隨著走動,表皮會有脫落,而且里頭會出現紅色的糜爛情況,有些嚴重的話會在腳趾縫之間反復感染,這種是叫做糜爛型腳氣。
另外還有一種容易出現在腳后跟,會出現龜裂,脫皮等情況,一般是由于真菌感染未治愈,又感染上其他細菌導致的。皮膚會顯得特別粗糙干燥。發展是比較緩慢的。
2、腳氣的分類
2.1、糜爛型腳氣
好發于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干涸脫屑后,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2、水皰型腳氣
好發于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后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2.3、角化型腳氣
好發于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干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腳氣的病因病機
因外感濕邪風毒,或飲食厚味所傷,積濕生熱,流注腿腳而成。
1、飲食攝入不足。尤其食用精碾白米,而缺乏肉類、豆類時,易引起硫胺素缺乏。
2、由于酗酒、各種胃腸道(如慢性腹瀉、腸結核等)或其他疾病(如長期發熱、甲亢等)引起的攝入過少。
3、需要量增加。生長發育迅速的小兒。孕母、乳母,或攝食碳水化合物較多者和有發熱感染時,需要維生素B1增加,如不補充,易引起缺乏。
腳氣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血常規、尿常規。維生素B1負荷試驗尿中排出量減少。
2、血液丙酮酸、硫胺素檢查。血丙酮酸、乳酸濃度增高;紅細胞轉酮酶活性降低。
這幾項檢查是為了檢查出腳氣的發病原因是否與維生素缺乏有關系,或者腳氣的發生是否與內在疾病有關系,這幾項檢查也是應該做的。
3、真菌檢測:做真菌檢測是必須的項目,通過直接鏡檢的方法,找到菌絲和孢子,以供初步診斷一種檢查方法。有部分腳氣患者需要做真菌檢查,進一步的檢查,如真菌培養、菌種鑒定、皮膚切片等。
腳氣的并發症
1、由于長期患足癬或者因手搔抓后可并發甲癬、手癬、體股癬等。
2、足癬合并細菌感染。此時局部分泌物增多,并且可出現淡黃色膿性分泌物。感染部位紅、腫、熱、痛。如果沒有及時適當抗炎治療,則可能會出現淋巴管炎、丹毒及蜂窩織炎等。
3、癬菌疹。是指皮膚癬菌及其代謝產物通過血液循環在病灶外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膚過敏反應。癬菌疹的發生與局部癬病炎症程度有密切關系。局部炎症越明顯,發生癬菌疹的可能性越大。
3.1、汗皰疹型。發病急,在手指兩側、手掌或足跖等處發生綠豆大小的厚壁水皰,水皰內充滿漿液,可分散、或集簇。
3.2、丹毒樣型。皮損為丹毒樣紅斑,一般不硬,邊緣鮮明,比較規則,不痛或稍有痛感,無淋巴管炎。一般無全身症狀。
3.4、丘疹型。為突然發生的集簇性丘疹、斑丘疹或毛囊性須疹。多發生于四肢或泛發于全身。
3.5、濕疹型。突然發生于四肢,尤其是下肢的大片紅斑、丘疹、小皰等多形性皮疹的濕疹樣損害,分布對稱。
腳氣的防治方案
1、腳氣的預防方法
1.1、勤洗腳:很多人會有腳臭并非有什么隱疾,只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經常洗腳所致,建議此類朋友養成每天洗腳的好習慣,這樣不但能夠預防腳氣,還能緩解一天的疲勞,既然有如此功效,何樂而不為呢。
1.2、勤換襪子:襪子是引起腳氣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人不喜歡換襪子,確切的說是懶得換,懶得洗,經常穿同一雙襪子,久而久之便會造成腳氣,建議此類朋友要學的勤快點,每天動手洗洗襪子并不是什么難事,勞動的同時不但能鍛煉身體,還能預防腳氣。
1.3、不要穿透氣性不好的鞋子:鞋子也是引起腳氣的另一個原因,有些人買鞋子的時候為了時尚,經常會挑選一些密不透風的鞋子,長時間的使腳處于一個不通風的狀態,很大幾率會引起腳氣,建議此類朋友挑選鞋子的時候選擇透氣性良好的鞋子。
1.4、常泡腳:經常泡腳可以改善腳部的血液循環,促進腳部血液流動,每天堅持泡腳15到30分鐘,如果你沒有腳氣可以預防,如果你有腳氣,可以改善。
1.5、不要和別人共用拖鞋:拖鞋是傳播腳氣的一個重要途徑,不要因為關系好,就穿他穿過的拖鞋,如果他有腳氣的話,會直接傳染給你,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最好不要和別人使用同一雙拖鞋。
1.6、增強抵抗力:注意營養,增強身體的抵抗力能,對于那些產生腳氣的病菌的抵抗能力就增強了,同樣有助于我們預防腳氣。
2、腳氣的治療方法
2.1、西醫治療
2.1.1、糜爛型
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然后外涂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待收干后再外搽腳氣靈或癬敵藥膏,每日2次。
2.1.2、水皰型
每日用熱水泡腳后外搽克霉唑癬藥水或復方水楊酸酊劑一次。皮干后再搽腳氣靈或癬敵膏。
2.1.3、角化型
可外用復方苯甲酸膏或與復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涂藥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藥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剝脫。
2.2、中醫偏方治療腳氣
偏方一
狼毒30克,密陀僧30克,大風子30克,川芎30克,冰片20克,苦參30克,白鮮皮20克;上藥除冰片外打碎煎熬15分鐘后放冰片浸泡腳,每次15~30分鐘,分早晚2次,每日1劑,15天為1療程,一般1個療程即可治愈。
偏方二
摘一把三七,包括葉、莖、花,用涼水洗凈后,搗爛成糊狀,稍放點鹽,涂敷患處,每次約20分鐘,一天3次,連續3天,腳氣的症狀即刻緩解。
偏方三
烏梅100克,白芨、苦楝皮、蒼術、黃柏、苦參各20克,丁香、吳茱萸各15克,烏頭、冰片各10克;先煎烏頭、白芨、次加烏梅、苦參、1小時候再加丁香、吳茱萸。濃煎后加75%酒精200毫升,去渣取液,加冰片混勻,用棉球沾藥涂搽患腳,一日2次。
偏方四
花椒10克,鹽20克,加入水中稍煮,待溫度不致燙腳了,即可泡洗,每晚泡洗20分鐘,連續泡洗一周即可痊愈。用過的花椒鹽水,第二天經加溫,可連續使用。已潰瘍感染者慎用。
偏方五
夏天腳出汗多,容易患腳氣。晚上臨睡覺前,用堿面一湯匙(即蒸饅頭用的堿面),溫水溶化后,將腳浸入堿水中,泡洗30分鐘左右,輕者兩三次,重者四五次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