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溶血性鏈球菌
什么是溶血性鏈球菌
1、什么是溶血性鏈球菌
溶血性鏈球菌又叫做沙培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引發炎症的細菌,它通常存在于空氣、灰塵、水等物體以及人體的口腔、糞便以及化膿的傷口中。這些細菌一旦遇到了可以入侵的傷口,就會乘虛而入造成人體的感染,不僅會引起呼吸道感染還會誘發一些比較嚴重的臟器感染例如腎小球腎炎等。那么它是怎么來的呢?通常情況之下,這些病菌主要是通過傷口、口腔黏膜、不潔食品等入侵人體。而食品中的細菌可能又是由于在包裝或者生產過程中衛生情況不達標而導致的污染。一些有傷口死亡的家禽肉和牛羊肉也是傳播途徑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它的侵襲,就要注意飲食的衛生以及勤洗手等細節。對于生產食品的工廠來說,一定要注意食品衛生情況的檢測,保證食品不受外界細菌的污染,工作人員應當佩戴口罩和手套,在患病或者受傷的情況下不應接觸食品。
2、溶血性鏈球菌與肺炎球菌的關系
溶血性鏈球菌和肺炎球菌,二者均為G(+)球菌,鏈球菌根據溶血能力可分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又稱草綠色鏈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和丙型鏈球菌。丙型不溶血。Lancefield根據抗原結構將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又分為A~T18個族,每個族又因表面抗原不同可分多個不同型,以A族對人致病的多,可引起扁桃體炎、猩紅熱、皮膚感染、腎小球腎炎及風濕熱等。
肺炎球菌過去稱肺炎雙球菌,其外面的多糖莢膜層,可保護細菌免受機體吞噬細胞的吞噬和體液中一些殺菌因素的影響。
3、溶血性黃疸的臨床表現
溶血性黃疸一般分為兩種類型:急性和慢性兩類。
3.1、急性溶血性黃疸的症狀有寒戰、高熱、惡心嘔吐、頭痛腹痛腰痛、全身不適、血紅蛋白尿休克及尿少等迅速出現黃疸貧血及肝脾腫大的症狀。
3.2、慢性溶血性黃疸的症狀較輕,主要是黃疸和貧血部分患者可出現脾大,慢性患者急性發作其臨床表現與急性溶血相同,其他多見皮膚鞏膜輕度黃染呈淺檸檬色。
溶血性黃疸的症狀總體還表現為:皮膚、鞏膜等組織的黃染,黃疸加深時,尿、痰、淚液及汗液也被黃染,唾液一般不變色;尿和糞的色澤改變;消化道症狀,常有腹脹、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狀。
溶血性鏈球菌的致病性
1、鏈球菌溶血素:溶血素有O和S兩種,O為含有-SH的蛋白質,具有抗原性,S為小分子多肽,分子量較小,故無抗原性。
2、致熱外毒素:曾稱紅疹毒素或猩紅熱毒素,是人類猩紅熱的主要毒性物質,會引起局部或全身紅疹、發熱、疼痛、惡心、嘔吐、周身不適。
3、透明質酸酶:又稱擴散因子,能分解細胞間質的透明質酸,故能增加細菌的侵襲力,使病菌易在組織中擴散。
4、鏈激酶:又稱鏈球菌纖維蛋白溶酶,能使血液中纖維蛋白酶原變成纖維蛋白酶,具有增強細菌在組織中的擴散作用,該酶耐熱,100℃50分鐘仍可保持活性。
5、鏈道酶:又稱鏈球菌DNA酶,能使膿液稀薄,促進病菌擴散。
6、殺白細胞素:能使白細胞失去動力,變成球形,最后膨脹破裂。
溶血性鏈球菌的控制
1、防止帶菌人群對各種食物的污染,患局部化膿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員要暫停與食品接觸的工作。
2、防止對奶及其制品的污染,牛奶場要定期對生產中的奶牛進行體檢,堅持擠奶前消毒,一旦發現患化膿性乳腺炎的奶牛要立即隔離,奶制品要用消毒過的原料,并注意低溫保存。
3、在動物屠宰過程中,應嚴格執行檢驗法規,割除病灶并以流水沖洗;在肉制品加工過程中發現化膿性病灶應整塊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