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大腸桿菌的危害
生吃大腸桿菌的危害
由大腸桿菌導致的疾病:
1、腸道外感染。
多為內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腎盂腎炎。也可引起腹膜炎、膽囊炎、闌尾炎等。嬰兒、年老體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積燒傷患者,大腸桿菌可侵入血流,引起敗血症。早產兒,尤其是生后30天內的新生兒,易患大腸桿菌性腦膜炎。
大腸桿菌離開腸道后,最容易引發的就是尿路感染,比如尿道炎、膀胱炎、腎盂腎炎等,這些炎症的發生都是因為大腸桿菌所引起。除了這些之外,大腸桿菌還會引起腹膜炎、膽囊炎、闌尾炎等,特別是一些抵抗力較弱的嬰幼兒以及老年人,大腸桿菌還會進入血液,從而引起敗血症。還有一些出生后30天內的新生兒,如果體質弱或者不注意的話,大腸桿菌還會通過血液進入大腦,從而以親大腸桿菌性腦膜炎,影響其后天的智力發育。
2、急性腹瀉。
某些血清型大腸桿菌能引起人類腹瀉。其中腸產毒性大腸桿菌會引起嬰幼兒和旅游者腹瀉,出現輕度水瀉,也可呈嚴重的霍亂樣症狀。腹瀉常為自限性,一般2~3天即愈,營養不良者可達數周,也可反復發作。腸致病性大腸桿菌是嬰兒腹瀉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傳染性,嚴重者可致死。細菌侵入腸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上段大量繁殖。
大腸桿菌同時還會有暖氣各種腹瀉症狀,而患有腹瀉的人群通常以嬰幼兒以及旅游者為主,其程度各有所不同,除了輕度的水瀉以外,同時還有可能會引起嚴重的霍亂樣症狀。患有腹瀉的人一般兩到三天就會自行痊愈,但如果是體質較弱的人群,其腹瀉症狀會延長至數周。腸致病性大腸桿菌是嬰兒腹瀉的主要病原菌,其特點是有著高度的傳染性,如果情況嚴重的話還有可能會致死。此外,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會引起散發性或暴發性出血性結腸炎,可產生志賀氏毒素樣細胞毒素。
哪些食物的大腸桿菌容易超標
大腸桿菌常在肉類、乳品、生蔬菜、海鮮等食物中出現。大腸菌群不一定都會致病,但其家族中也有一些“危險分子”,比如導致日本“雪印”乳品。
如何預防大腸桿菌感染
大腸埃希氏菌通常被稱為大腸桿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發現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被當作正常腸道菌群的組成部分,認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紀中葉,才認識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對人和動物有病原性,尤其對嬰兒和幼畜(禽),常引起嚴重腹瀉和敗血症,它是一種普通的原核生物,根據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將致病性大腸桿菌分為6類: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腸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腸侵襲性大腸桿菌(EIEC)、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腸黏附性大腸桿菌(EAEC)和彌散粘附性大腸桿菌(DAEC)。大腸桿菌屬于革蘭氏陰性細菌(G-)。
那么如何預防大腸桿菌呢?
1、選擇新鮮安全的食品。
2、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比如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要分開使用,生熟食物要分開存放等。
3、在接觸生禽、生肉、生魚后,要再次洗手,方可接觸其他食品。
4、食物要燒熟煮透,特別是肉類、乳制品等易被致病菌污染的食品。
5、做熟的食品應盡快吃掉,夏秋季節在常溫下存放不應超過4小時。
6、食品應貯存在60℃以上或4℃以下。
7、在冰箱內存放的飯菜必須回鍋充分加熱。
8、保持地方及廚房器皿清潔,并把垃圾妥為棄置。
9、保持雙手清潔,經常修剪指甲。
10、進食或處理食物前,應用肥皂及清水洗凈雙手,如廁或更換尿片后亦應洗手。
11、食水應采用自來水,并最好煮沸后才飲用。
12、應從可靠的地方購買新鮮食物,不要光顧無牌小販。不要吃不干凈的東西
13、避免進食高危食物,例如未經低溫消毒法處理的牛奶,以及未熟透的漢堡扒、碎牛肉和其它肉類食品。
14、烹調食物時,應穿清潔、可洗滌的圍裙,并戴上帽子。
15、食物應徹底清洗。
16、易腐壞食物應用蓋蓋好,存放于雪柜中。
17、生的食物及熟食,尤其是牛肉及牛的內臟,應分開處理和存放(雪柜上層存放熟食,下層存放生的食物),避免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