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寄生蟲是如何傳播的?
導讀:人體寄生蟲是如何傳播的?人體寄生蟲指以人作為宿主之寄生蟲。寄生蟲損害人體健康,需要重視防治,重點是切斷傳播途徑。那么,人體寄生蟲是如何傳播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一、人體寄生蟲病常見的傳播途徑:
1、經水傳播
不少寄生蟲是經水而進入人體的。 水源如被某些寄生蟲的感染期蟲卵或幼蟲污染,人則可因飲水或接觸疫水而感染,如飲用被溶組織內阿米巴成熟包囊污染的水可感染阿米巴,接觸含血吸蟲尾蚴的疫水可感染血吸蟲。
經飲水傳播的寄生蟲病具有病例分布與供水范圍一致, 不同年齡、性別、職業者均可發病等特點。 經接觸疫水傳播的寄生蟲病則具有病人均有疫水接觸史, 發病不僅有地區性和季節性的特點,而且有職業上的差別。
2、經食物傳播
我國不少地區均以人糞作為肥料,糞便中的感染期蟲卵污染蔬菜、水果等是常見的傳播途徑。因此生食蔬菜或未洗凈、削皮的水果常成為某些寄生蟲病傳播的重要方式。
魚、肉等食品本身含有的寄生蟲也是導致某些寄生蟲病傳播的重要途徑, 如生食或半生食含感染期幼蟲的豬肉可感染豬帶絳蟲、旋毛蟲,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魚、蝦可感染華支睪吸蟲。經食物傳播的寄生蟲病有患者共同分享某一食物,而未進食該食物者不發病的特點。
3、經土壤傳播
有些直接發育型的線蟲,如蛔蟲,鞭蟲,鉤蟲等產的卵需在土壤中發育為感染性卵或幼蟲, 人體感染與接觸土壤有關。有的寄生蟲卵對外界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 如蛔蟲卵能在淺層土壤中生存數年,由于日積月累的結果,它們可在土壤中達到驚人的數量。
4、經空氣(飛沫)傳播
有些寄生蟲的感染期卵可借助空氣或飛沫傳播,如蟯蟲卵可在空氣中飄浮,并可隨呼吸進入人體而引起感染。
5、經節肢動物傳播
某些節肢動物在寄生蟲病傳播中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 如蚊傳播瘧疾和絲蟲病,白蛉傳播黑熱病等。經節肢動物傳播的寄生蟲病除具有一定的地區性和季節性等特點外,還具有病例分布與媒介昆蟲分布一致的特點。
6、經人體直接傳播
經口感染,如溶組織內阿米巴、蛔蟲、鞭蟲、蟯蟲、華支睪吸蟲、豬囊尾蚴等;經皮膚感染,如鉤蟲、血吸蟲等;經胎盤感染,如弓形蟲、瘧原蟲等;經呼吸道感染,如蟯蟲、棘阿米巴等;經輸血感染,如瘧原蟲等。此外,有的寄生蟲,如微小膜殼絳蟲還可在宿主體內重復感染(自身感染)。
有些寄生蟲可通過人際之間的直接接觸而傳播,如陰道毛滴蟲可通過性生活而傳播,疥螨可由直接接觸患者皮膚而傳播。直接傳播大多引起個別病例發生,病例的多少視接觸的頻繁程度而定。
二、如何防治人體寄生蟲病?
1、消滅傳染源
在寄生蟲病傳播過程中,傳染源是主要環節。在流行區,普查、普治病人和帶蟲者以及保蟲宿主是控制傳染源的重要措施。在非流行區,監測和控制來自流行區的流動人口是防止傳染源輸入和擴散的必要手段。
2、切斷傳播途徑
不同的寄生蟲病其傳播途徑不盡相同。加強糞便和水源管理,注意環境和個人衛生,控制和殺滅媒介節肢動物和中間宿主是切斷寄生蟲病傳播途徑的重要手段。
3、保護易感人群
人類對各種人體寄生蟲的感染大多缺乏先天的特異性免疫力,因此對人群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是防止寄生蟲感染的最直接方法。關鍵在于加強健康教育,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和行為方式,提高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必要時可預防服藥和在皮膚涂抹驅避劑。
三、寄生蟲對健康的危害:
1、掠奪營養
寄生蟲在宿主體內生長、發育及繁殖所需的營養物質均來自宿主,寄生的蟲荷越多,對宿主營養的掠奪也越嚴重。有些腸道寄生蟲,不僅可直接吸收宿主的營養物質,還可妨礙宿主吸收營養,致使宿主較易出現營養不良。
2、機械性損傷
寄生蟲在宿主體內移行和定居均可造成宿主組織損傷或破壞。如布氏姜片吸蟲依靠強而有力的吸盤吸附在腸壁上,可造成腸壁損傷;并殖吸蟲童蟲在宿主體內移行可引起肝、肺等多個器官損傷;細粒棘球絳蟲在宿主體內形成的棘球蚴除可破壞寄生的器官外還可壓迫鄰近組織,造成多器官或組織的損傷;蛔蟲在腸道內相互纏繞可堵塞腸腔,引起腸梗阻。
有些兼性或偶然寄生蟲侵入人體或造成異位寄生,蟲體在人體內的移行或定居引起宿主的組織損傷一般較專性寄生蟲更為嚴重。如果寄生部位是腦、心、眼等重要器官,則預后相當嚴重,可致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甚至致命。
3、毒性與免疫損傷
寄生蟲的排泄、分泌物,蟲體、蟲卵死亡的崩解物,蠕蟲的蛻皮液等可能引起組織損害或免疫病理反應。如寄生于膽管系統的華支睪吸蟲,其分泌物、代謝產物可引起膽管上皮增生,附近肝實質萎縮,膽管局限性擴張,管壁增厚,進一步發展可致上皮瘤樣增生,血吸蟲抗原與宿主抗體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可引起腎小球基底膜損傷;再如,鉤蟲成蟲能分泌抗凝素,使受損腸組織傷口流血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