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鳴

腸鳴的概述

1、定義

腸鳴(borborygmus),是症狀和體征,并非一種疾病。腸蠕動時,腸管內氣體和液體隨之流動,產生一種斷續的咕嚕聲(gurgling sound)或氣過水聲,稱為腸鳴音。腸鳴音是指腹中胃腸蠕動漉漉作響的體征。在正常情況下,腸鳴聲低弱而和緩,一般難以聞及。當腸道功能異常或阻塞不通時,則腸鳴音高亢而頻急。臨床根據作響的部位及聲音來判斷病變部位和病變性質。

2、症狀部位

腸道

3、症狀科室

消化內科

4、常見病因

增強見于急性胃腸炎、胃腸道大出血,或機械性腸梗阻;減弱見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消失見于急性腹膜炎

腸鳴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腹中腸鳴如雷,脘腹痞滿,大便泄瀉者,多為感受風、寒、濕邪以致 胃腸氣機紊亂所致。腹內微有腸鳴之聲,腹脹,食少納呆者,多屬胃腸氣虛、傳導功能減弱所致。腸鳴音完全消失,腹部脹滿疼痛者,多屬胃腸氣滯不通之重證。當腸內菌群失調,使各種細菌在腸內發酵,產生了大量的氣體,使得胃腸內內容物產生幅度過大,或超出常規的移動,所以就會出現腸鳴。

當腸內菌群失調,使各種細菌在腸內發酵,產生了大量的氣體,使得胃腸內內容物產生幅度過大,或超出常規的移動,所以就會出現腸鳴。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腸亢進。

《內經》里說出現腸鳴原因有五:

1、脾虛,腹滿飧泄,食不化;

2、中氣不足,腸為之苦鳴;

3、邪在大腸,腸中雷鳴,氣上沖胸;

4、土郁,即《內經》“土郁之發,腸鳴而為數后”,用半夏、木香、茯苓;

5、熱勝,腹中腸鳴,氣上沖胸。《金匱要略》有里寒腸鳴,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治胃寒泄瀉,腸鳴,用益智、半夏、生姜、大棗。治胃中水火相激腹鳴,用黃芩、黃連、山梔。《張氏醫通·大小府門》謂肺移寒于腎為“涌水”,其證按腹不堅,水氣客于大腸,疾行則鳴,濯濯如囊裹漿水之病。

腸鳴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腸鳴的檢查方法

胃腸道疾病的超聲檢查,胃腸道疾病的超聲檢查可清晰顯示胃腸壁的層次結構,發現胃腸壁腫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態,估計病變侵犯胃腸壁的程度,特別是了解周圍器官的轉移情況,彌補胃鏡和x線檢查的不足,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2、腸鳴的診斷鑒別方法

腸炎臨床表現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便 或粘液膿血便。部分病人可有發熱及里急后重感覺,故亦稱感染性腹瀉。腸炎按病程長短不同,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慢性腸炎病程一般在兩個月以上,臨床常見的有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和限局性腸炎等。

腸鳴的危害

腸鳴大多不會單獨存在,較多情況下是和腹脹、腸功能紊亂、腹痛、便秘、大便不成型、食欲低下等交叉并存。

腸鳴的防治方法

1、腸鳴的預防方法

注意合理飲食,忌煙酒,辛辣,生冷,油膩,刺激的食物.少吃易產氣的食物:如土豆,紅薯等.可以吃些米粥,面食等容易消化的。膳食內容應豐富多樣,不挑食,不偏食,飯菜要盡量做到美味可口。在攝入足夠蛋白質的情況下,宜多進食一些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即淀粉、糖類等)較豐富的食物。

2、腸鳴的治療方法

針對腸炎導致的腸鳴音活躍,其治療措施如下:

2.1、病原治療

病毒性腸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療,可自愈。腸毒素性細菌性腸炎一般也不應用抗菌藥。侵襲性細菌性腸炎,最好根據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患細菌性痢疾時,因痢疾桿菌對常用抗菌藥廣泛耐藥,一般可選用復方磺胺甲基異唑(復方新諾明)、吡哌酸、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空腸彎曲菌腸炎可用紅霉素、慶大霉素、氯霉素等治療。耶爾森氏小腸結腸炎桿菌腸炎一般應用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復方磺胺甲基異唑、四環素、氯霉素等。沙門氏菌腸炎輕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藥,重型病人可用氯霉素或復方磺胺甲基異唑。侵襲性大腸桿菌性腸炎用新霉素、粘菌素和慶大霉素等治療,可獲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爾氏鞭毛蟲和滴蟲引起的腸炎,可用甲硝噠唑(滅滴靈)治療。血吸蟲病可用吡喹酮治療。白色念珠菌腸炎以制霉菌素口服,療效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則需應用二性霉素B治療。

2.2、補充液體及糾正電解質和酸中毒

輕度脫水而且嘔吐不重者,可口服補液,WHO推薦的口服液配方為氯化鈉,碳酸氫鈉,氯化鉀,葡萄糖或蔗糖,加水。脫水或嘔吐較重者,可靜脈輸入生理鹽水、等滲碳酸氫鈉和氯化鉀溶液以及葡萄糖。

2.3、減少腸道蠕動和分泌性藥物

可小量應用阿托品、顛茄、普魯本辛以減輕腸道蠕動,可止痛及止瀉。也可應用氯丙嗪,有鎮靜作用,并可抑制腸毒素引起的腸粘膜過度分泌,使大便次數及便量減少。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