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的概述

1、定義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2、別稱

[點擊填充正文,內容方向:有別稱的,請補充;若無,請填寫“無”]

3、發病部位

手,足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40~60歲女性

6、科室

風濕免疫科

類風濕關節炎的典型症狀

1、類風濕關節炎的典型症狀

1.1、其突出的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對稱性的、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關節最常見。

1.2、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縮,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1.3、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后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腱) ,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症性疾病。因此病人除了有以上關節炎的表現外,還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現,如發熱、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皮下結節、心包炎、胸膜炎、周圍神經病變、眼病變、動脈炎等。

1.4、病情和病程有個體差異,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并伴活動受限;髖關節受累少見。關節炎常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腫脹和壓痛,晨僵常長達1小時以上 。最為常見的關節畸形是腕和肘關節強直、掌指關節的半脫位、手指向尺側偏斜和呈“天鵝頸”樣及鈕孔花樣表現。重症患者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并因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失去關節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關節症狀外,還可出現關節外或內臟損害,如類風濕結節,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等病變。

2、類風濕關節炎的分類

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功能狀態判斷,一般是根據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衣、洗澡、吃飯、化妝和入廁等,業余愛好包括娛樂、休閑等,職業活動如學習、工作、家務活動等因素綜合判斷的。現在臨床普遍應用美國風濕病學會確定的關節功能分類標準來劃分關節病變的嚴重程度:

一級關節能自由活動,能完成平常的任務而無妨礙。

二級關節活動中度限制,一個或幾個關節疼痛不適,但能料理日常生活。

三級關節活動顯著限制,不能勝任工作,料理生活也有困難。

四級大部分或完全失去活動能力,病人長期臥床或依賴輪椅,生活不能自理。

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病機

RA的發病可能與遺傳、感染、性激素等有關。RA關節炎的病理主要有滑膜襯里細胞增生、間質大量炎性細胞浸潤,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軟骨和骨組織的破壞等。

類風濕關節炎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加實驗室檢查和前期鏈球菌感染的證據診斷風濕性關節炎。如發病前1~4周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急性游走性大關節炎,常伴有風濕熱的其他表現如心肌炎、環形紅斑、皮下結節等,血清中抗鏈球菌溶血素“0”凝集效價明顯升高,咽拭培養陽性和血白細胞計數增多等。

類風濕關節炎的并發症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急性疼痛期間,由于長期臥床,或者服用激素時間過長等,可致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出現一些并發症。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肺炎

由于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細菌感染,患者常合并肺炎。

2、泌尿系統感染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日常生活不注意,或者患感冒后,常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

3、庫欣綜合征

患者若用激素時間過長,常因體內腎上腺皮質功能受到抑制而并發庫欣綜合征。常見症狀主要有滿月臉、水牛背、體重增加等。

4、口腔潰瘍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劑之后常出現口腔潰瘍,此外還可出現惡心嘔吐、厭食、皮疹、味覺消失等不良反應。

5、傳染病

患者由于患此病的時間太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當社會上流行某些傳染病時,比正常人更易受到傳染。

類風濕關節炎的防治方案

1、類風濕關節炎的預防方法

中醫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由于遭受風寒濕邪的侵襲,導致經脈痹阻,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因此,要養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習慣,冬天要戴手套。

2、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主要目的在于減輕關節炎症反應,抑制病變發展及不可逆骨質破壞,盡可能保護關節和肌肉的功能,最終達到病情完全緩解或低疾病活動度的目標。治療原則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療、聯合用藥、個體化治療方案以及功能鍛煉。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