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肥胖的概述

1、定義

肥胖症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以體內脂肪細胞的體積和細胞數增加致體脂占體重的百分比異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過多沉積脂肪為特點。單純性肥胖患者全身脂肪分布比較均勻,沒有內分泌紊亂現象,也無代謝障礙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

2、症狀部位

全身

3、症狀科室

內科,內分泌科

4、常見病因

遺傳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心理因素,運動有關因素

肥胖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肥胖的原因迄今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父母中有一位是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機率為40%至50%;父母皆為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機率為70%至80%.

2、飲食習慣:若家長任由孩童吃高脂及高熱量食物,而且經常要他們吃光所提供的食物,甚至以獎勵方式來鼓勵孩子吃東西,容易令孩子變得肥胖。

3、心理代償作用:當兒童心理不安、緊張或受挫折時,會找來甜食、高熱量食物,以不斷進食來填補心理不安,養成進食過量的習慣。

4、服用藥物:如抗過敏藥物、性激素、類固醇、抗抑郁藥、抗癲癇藥等。

5、生理因素:可能源自于患者本身的新陳代謝較亢進,內分泌失調、染色體異常、大腦控制飽食饑餓中樞失控或疾病等因素。

肥胖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肥胖的檢查方法

肥胖症確定后可結合病史、體片及實驗室資料等,鑒別屬單純性抑繼發性肥胖症。如有高血壓、向心性肥胖、紫紋、閉經等伴24小時尿17羥類固醇偏高者,則應考慮為皮質醇增多症,代謝率偏低者宜進一步檢查T3、T4及TSH等甲狀腺功能試驗。

2、肥胖的診斷鑒別方法

肥胖症的診斷首先是測定體重,根據體重標準衡量肥胖程度。另外要結合病史,鑒別是繼發性肥胖還是單純性肥胖。

目前臨床用體重指數(BMI)來評價:<18.5 kg·m-2者為體重過低,18.5~23.9 kg·m-2為正常范圍,≥24 kg·m-2為超重;≥28 kg·m-2為肥胖。

在幼兒園,我們一般是用杠桿秤測量幼兒的體重,然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標準來判斷:

體重超過同性別同身高標準體重的10%——超重兒

體重超過同性別同身高標準體重的20%——輕度肥胖

體重超過同性別同身高標準體重的30%——中度肥胖

體重超過同性別同身高標準體重的50%——重度肥胖

肥胖的危害

肥胖的危害一:易引起肝膽病變

由于肥胖者的高胰島素血症使其內因性甘油三酯合成亢進,就會造成在肝臟中合成的甘油三酯蓄積從而形成脂肪肝。

肥胖症者與正常體重的婦女相比,其膽結石的發病率約高六倍,這是因為肥胖者的膽汁酸中的膽固醇含量增多,超過了膽汁中的溶解度,因此發病也較多。

肥胖的危害二:易引起關節病變

體重的增加容易使許多關節病變,比如脊椎、肩、肘、髖、足關節磨損或撕裂等,最終導致疼痛。

肥胖的危害三:對肺功能有不良影響

肺功能的作用是向全身供應氧及排出二氧化碳,而肥胖者則因體重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氧,但肺卻不能隨之而增加功能,加上肥胖者的腹部脂肪堆積又限制了肺的呼吸運動,因此肥胖者往往容易缺氧和呼吸困難,最后導致心肺功能衰竭。

肥胖的危害四:易患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

伴隨肥胖所致的代謝、內分泌異常,常可引起多種疾病。比如糖代謝異常可引起糖尿病,脂肪代謝異常可引起高脂血症,核酸代謝異常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等,另外肥胖女性還會因卵巢機能障礙引起月經不調。

肥胖的危害五:影響勞動力

身體肥胖的人往往容易怕熱、多汗、易疲勞、下肢浮腫、靜脈曲張、皮膚皺折處患皮炎等,而嚴重肥胖的人則會行動遲緩,行走活動有困難,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同時也因這種原因,肥胖者還會容易遭受各種外傷、車禍、骨折及扭傷。

肥胖的防治方法

1、肥胖的預防方法

采用合理的飲食方法,遵照中國人"膳食寶塔指南"科學安排每日飲食,盡量做到定時定量進餐,少食肥甘厚味、多素食、少零食。經常參加慢跑、爬山、打球等戶外活動,既能增強體質,使形體健美,又能預防肥胖的發生。為了預防肥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很有必要的。合理的飲食營養,每日進餐既能保證身體正常工作、生活需要,又避免了過多能量的儲存。若每日睡眠過多,懶于運動,熱量消耗少,也會造成肥胖。因此,不同年齡的人應安排和調整好自己的睡眠時間,既要滿足生理需要,又不能睡眠太多。

2、肥胖的治療方法

減肥的方法有營養治療與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外科治療等,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具體選擇。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