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的治療措施
埃博拉病毒的治療措施
1、埃博拉病毒的治療措施
重病病人需獲得重症支持醫護。病人往往出現脫水,需要用含有電解質的液體進行口服補液或靜脈輸液。
治療首先是輔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電解質,修復損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對并發症的治療。
排除個別病例,埃博拉康復者的血清在治療疾病中并沒有什么作用。
干擾素對埃博拉也是無效的。在猴子試驗中,凝固干擾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學家宣稱,4只感染埃博 拉病毒的獼猴中有3只康復。
目前對埃博拉病毒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一些抗病毒藥如干擾素和利巴韋林無效,主要是支持和對症治療,包括注意水、電解質平衡,控制出血;腎衰竭時進行透析治療等。用恢復期患者的血漿治療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爭議。
2、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是一種神秘的病毒。科學家已在黑猩猩和猴子等靈長類動物以及蝙蝠體內發現了它們的蹤跡,并大致上判斷出蝙蝠是埃博拉病毒自然條件下的儲存庫。所以不禁讓人懷疑非洲之所以流行此種病症,與他們奇特的飲食習俗不無關系。
1976年8月的一天,剛果扎伊爾北部的埃博拉河(這也是此病毒的來歷)旁醫院中出現了第一例病症。一名病毒攜帶患者在這家醫院死去,以這家醫院為據點,病毒在短時間內就血洗了周邊50多個村莊。
他們的死亡方式也非常恐怖:發病之后,病情會在幾天內迅速惡化,稍晚期一些的病人開始渾身出血,鼻子、牙床、眼結膜處會往外滲血,有些人表面看起來沒有明顯的出血,但內臟已經開始“溶解”,嚴重的出血會引起低血壓和休克,等待他們的將是死亡。
3、埃博拉病毒感染有什么症狀
本病是一種多器官損害的疾病,主要影響肝,脾和腎,潛伏期3~18天,臨床主要表現為突起發病,有發熱,劇烈頭痛,肌肉關節酸痛,時而有腹痛,發病2~3天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黏液便或血便,腹瀉可持續數天,病程4~5天進入極期,發熱持續,出現意識變化,如譫妄,嗜睡,此期出血常見,可有嘔血,黑便,注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孕婦出現流產和產后大出血。
病程6~7天可在軀干出現麻疹樣斑丘疹并擴散至全身各部,數天后脫屑,以肩部,手心,腳掌多見,重症患者常因出血,肝,腎衰竭或嚴重的并發症死于病程第8~9天,非重症患者,發病后2周逐漸恢復,大多數患者出現非對稱性關節痛,可呈游走性,以累及大關節為主,部分患者出現肌痛,乏力,化膿性腮腺炎,聽力喪失或耳鳴,眼結膜炎,單眼失明,葡萄膜炎等遲發損害,另外,還可因病毒持續存在于精液中,引起睪丸炎,睪丸萎縮等,急性期并發症有心肌炎,肺炎等。
埃博拉病毒的發病原因
病毒呈長短不一的線狀體,直徑70~90nm,長0.5~1400nm,內含直徑40nm的內螺旋殼體,大多呈分枝形,病毒基因組為單股負鏈RNA,約長19kb,能編碼核蛋白及VP3VP40,VP30,VP24,糖蛋白(GP)和RNA聚合酶等7個結構蛋白,其中GP基因對EBOV復制有獨特的編碼和轉錄功能,病毒在感染細胞的胞質中復制,裝配,以芽生方式釋放,然而該病毒復制的具體步驟尚不清楚。
病毒外膜由脂蛋白組成,膜上有10nm長的呈刷狀排列的突起,為病毒的糖蛋白,病毒可感染多種哺乳動物的細胞,在Vero-E6細胞中生長良好,且能出現致細胞病變作用,埃博拉病毒主要分為四個亞型:扎伊爾型(EBOV-Z),蘇丹型(EBOV-S),科特迪瓦型(EBOV-C)及雷斯頓型(EBOV-R),不同亞型的特性不同,其中扎伊爾型毒力最強,蘇丹型次之,兩者對人類和非人靈長類的致死率很高,雷斯頓型和科特迪瓦型對人的毒力較低,表現為亞臨床感染,但對非人靈長類具有致命性。
埃博拉病毒病如何預防
目前對埃博拉病毒是否能誘導感染的個體產生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尚存在爭議,預防主要是隔離患者,對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使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醫務人員需嚴格執行防護措施,埃博拉病毒由于自然選擇的原因可能會出現新的,毒力更強的變種,并可能通過氣溶膠傳播引起全球大流行。
為了獲得高滴度抗病毒免疫血清,已從對埃博拉病毒不敏感的綿羊,山羊等動物中獲得,對動物有保護作用,經過不斷加工和改進,不久的將來可以開發出適用于人類的免疫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