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內科

血液內科的概述

1、定義

血液科是內科的一個分支主要治療造血系統的問題。血液科還可以為很多非血液病的血液學問題提供專業性服務以及開展多項技術試驗。常見紅細胞疾病如貧血、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卟啉病等。白細胞疾病如白細胞減少症、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急性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等。出血、凝血疾病如血管性紫癜、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2、屬性

科室。

3、全稱

血液內科。

4、研究方向

治療造血系統疾病,即血液病。

5、治療方法

激素、化療、中藥治療。

血液內科的歷史發展

現代醫學對血液病的治療多應用激素、化療等方法,但副作用大,病人治愈率低、易復發。60年代國外首次將骨髓移植用于治療白血病,使白血病由不治之症變為可治之症,治愈率有所提高,然而骨髓資源十分缺乏,且捐獻的骨髓很大部分與病人的HLA不一致,即使移植成功,5年內復發率也高達70%。中醫藥有著廣闊的資源,五十年代人們探索中醫治療血液病的途徑,直至現在許多中醫認為其病機在于腎虛。

血液內科看什么疾病

血液病就是原發于血液系統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統的疾病。血液系統分為血液和造血器官。血液又分為血漿和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結和脾。凡是這些系統發生病變,都是血液病。具體的疾病名稱例如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各種貧血(如缺鐵性貧血、葉酸和/或維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慢性病性貧血等)及出凝血疾病(包括各種病因引起的凝血、止血功能障礙)。

如果經常出現的或難以控制的發熱,乏力、心慌、氣短,面色蒼白,出血(如牙齦長期滲血、皮膚瘀斑、內臟出血),無痛性淋巴結腫大,不明原因的肝、脾腫大,貧血,多部位血栓。不明原因的消瘦,實驗室檢查顯示血常規異常(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出現數量、質量或形態上的異常),凝血因子數量或功能異常等情況,均需要及早看血液科,注意排除血液病。

血液內科檢查

1、血液內科檢查項目

血液科檢查之骨髓檢查:包括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體組織檢查,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對某些血液病有確診價值(如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纖維化等)及參考價值(如增生性貧血)。

血液科檢查之出血性疾病: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定量為基本的檢查。尚可做血塊回縮試驗、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試驗以了解血小板功能。

血液科檢查之溶血性疾病檢查:常用的試驗有游離血紅蛋白測定、血漿結合珠蛋白測定、Rous/試驗、尿潛血(血管內溶血)。酸溶血試驗、蔗糖水試驗(PNH)。滲透脆性試驗(先天性球成形紅細胞增多症)。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G6PD酶缺乏)。抗人球蛋白試驗(自身免疫性溶貧)等以確定溶血原因。

血液科檢查之細胞化學染色:對診斷急性白血病的類型有價值,如過氧化酶、堿性磷酸酶、非特異性酯酶等。

血液科檢查之活體組織檢查:如淋巴結或浸潤包塊的活檢對診斷淋巴瘤或惡性血液病的浸潤有診斷價值。

血液科檢查之生化及免疫學檢查:自身免疫性血液病及淋巴系統常有免疫球蛋白的異常及細胞免疫功能的異常。近年來已應用單克隆抗體對急性白血病進行免疫學分型。

血液科檢查之器械檢查:如超聲波、CT對縱膈及腹膜后淋巴瘤的診斷。

血液科檢查之放射性核素:應用于紅細胞壽命、紅細胞破壞部位測定,骨髓顯像、淋巴瘤顯像等。

2、血液內科檢查注意事項

2.1、檢查前。

一定要配合醫生把姓名等相關信息填寫正確,避免因同名或相類似名混淆帶來的不便。注意了這些,抽血會更方便、更迅速,能更好地為自己節約診斷時間。

2.2、做生化檢驗時需要采空腹血。

一般來說,需要抽空腹血的化驗大部分是做生化檢驗的項目,如肝功、腎功、血脂、血糖與各種無機離子(鉀、鈉、鈣、磷等)。空腹血是指清晨未進餐前,距前一餐約12-14小時所抽取的靜脈血。由于餐后12-14小時胃腸的消化與吸收活動已基本完畢,因而血液中的各種生化成分比較恒定,此時測得的各種結果可以比較真實地反映出機體的生化變化,進而有助于疾病的診斷。有些檢驗項目要特別注意,如血脂檢查前,最好不要吃含油脂過高的食物,如排骨湯等,以及少吃或不吃含膽固醇高的雞蛋。

2.3、避免劇烈運動。

運動鍛煉和劇烈的體力活動都會影響許多項目的檢驗結果。如常用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肌酸激酶(CK),在體力活動增加后就會升高,可達一倍以上,甚至休息一小時后仍可偏高30%.慢跑后血中肌酐(Cr)可增高45%,血尿素氮(BUN)可增高31%.因此要求在體檢前2天起要保持常態活動量,不要在劇烈活動后抽血檢查。

2.4、重視藥物的影響。

藥物在體內不僅可以干擾檢驗測定過程中的化學反應,還可以改變某些物質在體內的代謝。如維生素C可以使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膽紅素(Bil)、肌酐(Cr)、尿酸(UA)等檢測結果偏高;使乳酸脫氫酶(LDH)、甘油三脂(TC)等測定結果偏低。再如口服避孕藥或雌激素類藥可使甘油三脂升高等。特別是進行酶學檢查、激素測定等,應以停藥一段時間后檢查為佳。藥物影響易被忽視,個人應注意主動配合醫生,這樣有助于提高檢驗結果的可靠性。

2.5、抽血當天。

不要穿袖口過小、過緊的衣服,以避免在抽血時衣袖卷不上來或抽血后衣袖過緊。抽血時 應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的困難。抽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進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腫。如有出血傾向, 更應延長按壓時間。因為當皮膚表層看似未出血就馬上停止壓迫,可能會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滲至皮下造成青淤。若局部出現淤血,24小時后用溫熱毛巾濕敷,可促進吸收。

有暈血史者抽血之前應提前說明,抽血出現暈血症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應立即平臥、飲少量糖水,待症狀緩解后再進行體檢。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