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心悸的概述

1、定義

心悸是中醫病證名,是因外感或內傷,致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所養;或痰飲瘀血阻滯,心脈不暢,引起以心中急劇跳動,驚慌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心臟常見病證。也可作為臨床多種病證的症狀表現之一,如胸痹心痛、失眠、健忘、眩暈、水腫、喘證等。西醫學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動過速、心動過緩、過早搏動、心房顫動或撲動、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預激綜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經官能症等,凡以心悸為主要臨床表現時,均可參考本篇辨證論治。

2、症狀部位

心臟。

3、症狀科室

中醫科。

4、常見病因

外感或內傷,致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所養;或痰飲瘀血阻滯,心脈不暢。

心悸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心悸是一個常見的症狀,一般認為與心臟活動過度有關。健康人在情緒波動、精神緊張、受到驚嚇、體育鍛煉、重體力勞動、大量吸煙、過量飲酒、喝濃茶等常可發生心悸。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發熱、嚴重貧血、急性出血等。另外,神經衰竭和心臟神經官能症患者也經常出現心悸。心悸的病因多種多樣,有的是心臟器質性病變,有的是由于功能性的因素所致,臨床上須加以鑒別,從而進行不同的診治。常見的引發心悸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心律失常

過早搏動: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

心動過速:如各種原因所致的竇性心動過速、陣發性心動過速及快速型心房顫動、心房補動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心動過緩:竇性心動過緩、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及高度房室傳導阻滯。

2、高動力循環狀態引起心臟收縮增強

生理性:如劇烈運動、大量煙、酒、茶的刺激、某些藥物如阿托品、氨茶堿、腎上腺素應用等。

病理性:如高熱、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低血糖、缺氧、嗜鉻細胞瘤等。

3、各種器質性心臟病

如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原發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臟病等。

4、心臟神經官能症。

關于心悸發生的機理目前還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心肌收縮力、心搏量的變化及患者的精神狀態、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多種因素有關。心律失常時患者可因心率過快、過緩或出現心律不齊而感到心碎。在高動力循環狀態下,由于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心搏量也相應增加,使心肌在收縮期緊張度增高,產生心悸。另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患者較易出現心悸,如輕度體力活動、偶發早搏等情況下即感明顯的心悸,而正常情況下只有在劇烈活動或強的精神刺激時人們方可感覺到,且持續時間短,經休息后心悸很快消失。

心悸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心悸的檢查方法

對心悸患者相關檢查即為心臟及甲狀腺的檢查,心臟檢查包括心臟的視、觸、叩、聽診。尤以心臟的聽診為重點,聽診可以明確患者有無心律不齊及心臟雜音,如果有陽性體征應結合心電圖、胸片以及心臟超聲檢查來明確是否有器質性的心臟疾病。甲狀腺檢查主要檢查甲狀腺大小、有無雜音,若甲狀腺腫大且有雜音考慮甲狀腺功能亢進。

2、心悸的診斷鑒別方法

2.1、自覺心慌不安,心跳劇烈,神情緊張,不能自主,心搏或快速,或緩慢,或心跳過重,或忽跳忽止,呈陣發性或持續不止。

2.2、伴有胸悶不適,易激動,心煩,少寐多汗,顫抖,乏力,頭暈等。中老年發作頻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見暈厥。

2.3、發作常由情志刺激、驚恐、緊張、勞倦過度、飲酒飽食等因素而誘發。

2.4、可見有脈象數、疾、促、結、代、沉、遲等變化。

2.5、測血壓、X線胸部攝片及心電圖等檢查有助于明確診斷。

心悸的危害

心臟本身有病,不管是心肌、心內膜、心臟瓣膜、心包,或是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的某一部分發生疾病,都會影響到心臟功能。心臟在本身有病的情況下,必須加快收縮才能完成任務,以致產生心悸。引起心悸的心臟病,常見的有急性或慢性風濕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各種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心包炎等。對年輕人來說以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和心肌疾病為多見;對中老年人來說,常見的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

心悸的防治方法

1、心悸的預防方法

建議做有氧運動,不要做劇烈運動,例如散步、太極拳、氣功等都是非常建議的,可以每天早晨起床以后練習半個小時,晚上也可以再吃過晚飯一個小時以后練習一個小時,長期堅持既可以改善心悸心慌的症狀,還能延年益壽,有利健康。平時要保持心情放松,少生氣。 精神樂觀,情緒穩定是改善心悸心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調理方向,建議女性患者可以做瑜伽,既可以保健,又能修身養性,建議平時多參加朋友聚會,多與家人交流溝通,這樣都是可以幫助疾病的恢復。

2、心悸的治療方法

心悸應分虛實論治。虛證分別予以補氣、養血、滋陰、溫陽;實證則應袪痰、化飲、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虛實錯雜為多見,且虛實的主次、緩急各有不同,故治療時當相應兼顧。同時,由于心悸均有心神不寧的病理特點,故應酌情配合安神寧心或鎮心之法。

關聯內容